抢救大理洱海可用霹雳手段

发布时间: 2017-04-05 16:43:22 |来源: 北京青年报 | |责任编辑: 曹洋

 

清明小长假,云南大理洱海核心保护区客栈餐饮较为集中的双廊镇客房爆满,但这种红火即将告一段落。此前,大理市政府已发出专项整治通告,要求在4月10日前,洱海保护区核心区范围内所有餐饮、客栈经营户一律自行暂停营业,接受环保核查。有舆论认为,有关环保治污举措要兼顾经营户利益,尽可能减少对业者的利益损害。

水天相映、苍山云绕,洱海是大理的母亲湖,也是中国第七大淡水湖泊。洱海孕育形成了灿烂的南诏大理文化、鲜明的白族文化和璀璨的人文景观。洱海是大理经济、文化的摇篮,也是当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然而,目前进入洱海的污染物远远超过湖水的自净能力,如果治理工作稍有松懈,洱海就可能重返一潭死水的边缘。

今年1月初,洱海及主要入湖河流出现了蓝藻连片集中暴发。这不是洱海第一次“生病”,在十几年前,由于上游流域的企业排污、农田大面积使用农药化肥等原因,洱海一度发黑发臭,几乎丧失水体功能。在一番治理后,洱海水质好转、“芳颜”重返。但是随着知名度提高,当地餐饮客栈服务业近年来“井喷式”发展,成为洱海水质的重要污染源。自身生态系统一直脆弱的洱海,也随之再现水质恶化拐点。此时如不采取霹雳手段,错失紧急抢救的时机,洱海前期的治理成果会前功尽弃,恢复了的美丽也将得而复失。

在环境压力之下,近日,大理白族自治州按照云南省政府要求,使出了霹雳手段,断然开启了抢救模式,对洱海流域违章建房、餐饮客栈违规经营进行停业整治。对此,当地大部分业者还是理解并配合的,毕竟如果洱海再次“病重”,大家的饭碗恐怕都将不保。但是,仍有比较强烈的舆论呼声认为,当地政府出台的政策力度过大,且有些仓促,不够周全,会令一些经营者损失惨重。

政策法规的制定及执行,要考虑经营者的承受能力,要尽量减少政策改变带给经营者的损失。这个道理通常讲是正确的,但并不适用于洱海治污这个具体问题。首先,洱海水质恶化问题急迫,需要采取紧急抢救措施。更重要的是,近年来,大理古城及洱海景区内餐饮客栈数量暴增,且大多数处于不合法经营状态,对这种失控状态理应予以断然叫停。

自2012年以来,在利益驱使下,每年都有几十亿外来资本涌入,洱海周边客栈也迅速从百余家暴增至上千家。同时,客栈的档次也越来越高,装修投入从几百万逐渐涨至上千万。然而,众多客栈中证照齐全,属于完全合法经营的竟不到一成。许多客栈仅有房屋建设的合法手续,但餐饮、住宿生意照样做得风生水起。这样的经营户其环保理念可想而知,近年不断有客栈被曝直排污水,洱海的环境风险不断增大,这也最终让有关部门使出霹雳手段。

为了保护洱海,景区周边上千家餐馆客栈在这个小长假后即将停业。其中各种手续证照完备的客栈,在环保达标后会陆续复业,但大多数客栈必须等大理市环湖截污工程投入使用,当地环境承载能力提高后,方可补办证照恢复营业。有舆论正在讨论,受影响的客栈是否应得到政府补偿,这恐怕还真有点“想多了”。

众多洱海周边客栈,为了一己私利蜂拥而来、违法经营,现在应该谈的不是“补偿”问题,而是如何追责。上千家客栈且其中大多数为非法经营,它们的排放成为洱海流域的主要污染来源,它们让大理的母亲湖再度处于环境崩溃的边缘。当地政府部门尤其是环境主管部门难辞其咎,在有关非法经营活动中,究竟存在多少迎来送往、利益输送等腐败问题,有关部门也应拿出霹雳手段查个水落石出。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