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的排放主要来自于燃煤,电力行业作为燃煤大户一直是二氧化硫减排指标的主要落实者。但经过‘十一五’和‘十二五’前三年的努力,电力行业的脱硫机组占比已超过90%,继续减排的空间变小,接下来的的重点应往其他燃煤领域转移,如散煤燃烧、工业企业的燃煤过滤等。”在回答2014年的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减排指标如何落实这个当前大热话题时,国网能研院的张钦对记者如此说道。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并提出今年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都要减少2%的硬性指标。作为PM2.5污染的祸首,二氧化硫减排指标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表明国家对大气污染治理决心拳拳,但接下来要保证切实落实到位,恐怕还面临着种种考验。
电力行业二氧化硫减排空间缩小
根据《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少10%。据此测算,如果分解到每一年,年均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应在1.6%左右,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二项污染物指标都定在了2%。
“节能减排、抗击雾霾是我国政府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该工作涉及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转型的全过程,因此,
今年的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减排指标明显较前两年更为严格。”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向记者表示。他认为,作为“十二五”节能减排指标落实最为重要的一年,尤其是在前两年减排指标完成情况并不理想的背景下,今年的减排任务加码在意料之中,不过,“国家层面、地方政府都会采取全方位的措施加以落实,更加严格的能耗指标有望超额完成。”周修杰表示,能源行业在节能减排目标落实的过程中将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目前,降低传统能源消费占比、提升清洁能源消费量的大方向已经确立。其中,电力行业由于燃煤机组占比过大,被作为二氧化硫减排的主力军。
恰恰是因为被作为污染物减排指标的重点监控对象,电力行业一方面通过上大压小,一方面通过环保设施改造,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治理方面成效显著。
根据相关统计,2012年电力烟尘排放总量为151万吨,单位火电发电量烟尘排放量降至0.39克/千瓦时;二氧化硫排放量为883万吨,比上年下降3.3%,火电二氧化硫排放绩效降至2.26克/千瓦时;全国脱硫机组容量达到6.8亿千瓦,占全国煤电机组容量已达90%。
对此,张钦表示,电力行业的二氧化硫减排的空间已经变小,接下来的的重点应往其他燃煤领域转移,如散煤燃烧、工 业企业的燃煤过滤等。
难禁的散煤燃烧
“散煤燃烧对污染排放的贡献率目前已经逐步获得关注,其他的如汽车尾气排放等也值得重点监控。同时,这些领域分布的面积广,且较为分散,所以很难监控。”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王仲颖一方面肯定这些领域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值得关注,另一方面也建议理性地对这些排放点、面、源作分析。他告诉记者:“很多人说,应该将这些不经过处理的烟气排放点取缔,但是取缔之前应该分析清楚,究竟它们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如果进行改造需要多少成本,取缔之后如何做好相关替代等一系列问题。”张钦也认为,政府的一些激励措施不到位,导致以电代煤、以气代煤等措施难以具体落实,也是散煤燃烧难以禁止的原因。
针对这些问题,周修杰给出的建议是:一方面,加强分布式清洁能源的推广力度,加快小型燃煤锅炉的淘汰,帮助中小企业、普通居民尽快用上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以电代煤的举措值得肯定,电网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工作也应大力推进,“电力调度能力的提升能够降低燃煤需求、减少污染排放。”
减排标准需尽快完善
与此同时,王仲颖给出更为鲜明的一个观点是,就算污染物减排指标能够完 成,但若污染物排放总量还是在上升,那么环境的恶化依然会继续。因此,根本解决之道是在划定总量控制红线的框架下,加大对现有设施的改造。“目前可行的,也是亟需跟上的,就是抓紧各项减排标准的制定。”王仲颖表示,电力行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最为严格,取得的效果也很显著,可以为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提供先行经验。
据记者了解,目前工业领域有的行业要么缺失污染物排放标准,即使已有标准的,也大多标准偏低或者控制项目偏少。也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日前召开的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上,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透露,锅炉、石化、化工等重点污染物排放标准将在年内制定,同时启动第五阶段车用乙醚汽油、生物柴油等标准研制。
“有标准作大纲,也必须有严格的监管作为保障。”王仲颖指出,现有对环境执法的力度明显不足。周修杰也直言,电力行业脱硫等设备装机率较高,但利用效率明显不够,有色金属冶炼、钢铁等企业中“应付检查”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不过,今年开始这些现象有望得到遏制。“今年的减排工作是全方位的减排,凡是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行业都会受到把控,重点和非重点之间的界限会逐渐模糊。”周修杰表示,任何行业和企业都将不能再抱着侥幸心理搞“暗箱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