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作为我国首部煤炭物流专项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的《煤炭物流发展规划》在能源行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煤炭产量、消费总量不断攀升的新形势下,出台这样一部专项规划,对于打造我国煤炭工业升级版具有何种深远意义,又将推动煤炭物流产业朝着怎样的方向前进。近日,本报特邀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方君实进行了权威解读。
《规划》征求并采纳多方意见
记者:发展现代煤炭物流,对于打造我国煤炭工业升级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请谈一下《煤炭物流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从起草到制订、征求意见以及最后出台的过程。
方君实:现代物流业是新兴的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对现代物流业发展高度重视,在“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均单列一节作重要部署。国务院先后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办发〔2011〕38号)等文件,要求制定煤炭物流专项规划,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通道,健全煤炭物流体系。
2011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启动了煤炭物流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先后历经筹划准备、思路形成及起草完善3个阶段。在筹划准备阶段,我们重点研究确定了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研究专题及进度安排。在思路形成阶段,我们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对煤炭物流需求、交易体系、物流税费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煤炭物流发展思路和规划编制提纲。在起草完善阶段,我们整理分析了各省(区、市)规划基础资料,与煤炭、铁路、交通等专项规划进行了充分衔接,起草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先后征求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炭工业协会及部分中央企业等单位的意见。大家对储配基地和物流园区布局、交易市场布局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大部分都采纳了。
2013年,我们又结合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的精神,对《规划》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于2013年12月发布实施。
控制煤炭消费将推动煤炭物流发展
记者:国家近期发布实施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进一步明确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的要求。这对煤炭物流发展有何影响?
方君实:过去一个时期,我国煤炭需求总量快速增加,供应持续偏紧,煤炭企业重点放在增加煤炭产量,保障煤炭供应,而对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增值服务水平等方面关注较少。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出台,国家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出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因此,煤炭需求总量受到限制,煤炭工业发展面临很大压力,转变发展方式迫在眉睫。
物流业是第三产业,是煤炭工业改变粗放式发展,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领域。发展物流网络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物流服务绿色高效的现代煤炭物流体系,能够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保障供应稳定、促进保护环境。因此,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对煤炭工业发展,不仅是压力,更是推动煤炭物流发展的动力,能够促使煤炭工业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记者:《规划》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煤炭物流整体运行效率明显提高,其中包括铁路煤炭运输能力达到30亿吨,重点建设11个大型煤炭储配基地和30个年流通规模2000万吨级物流园区等等。那么,大型煤炭储配基地和煤炭物流园区布局是怎样考虑的?目前的现状如何?规划实施存在哪些难点?
方君实:近十年来,通过推进14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我国煤炭生产开发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已占全国产量的90%以上,成为我国综合能源基地建设的重要载体,对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但在煤炭流通环节,由于煤炭运输通道能力不足、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衔接不畅、储配设施不完善,个别时段局部地区煤炭供应紧张情况时有发生,亟需在煤炭消费地建设大型煤炭储配基地,增加静态储备能力,保障煤炭的稳定供应。为提高主要消费地的煤炭供应能力,我们依据国家发布实施的长三角等区域发展规划,以及煤炭消费分布特点,依托现有的大秦、朔黄及在建的晋中南等铁路,以及秦皇岛、黄骅、日照等港口,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重点在主要煤炭消费地规划布局11个大型煤炭储配基地,建设30个煤炭物流园区,增强静态储煤能力,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目前煤炭物流园区建设进展顺利,但是物流园区建设重视储备能力,很多建成的煤炭物流园区功能还停留在储备、中转上,亟需改变观念,提高现代物流服务水平。同时,部分支持政策尚未落实到位,也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协作,促进煤炭物流快速发展。
煤炭物流布局更加科学合理
记者:随着“九纵六横”、水运通道、进出口通道的煤炭通道布局,以及大型煤炭储配基地、煤炭物流园区节点布局的形成,我国煤炭空间布局和以往相比,发生了哪些深刻的变化?将会对我国煤炭市场的供需格局以及市场竞争产生哪些影响?
方君实:近年来,我国煤炭物流通道不断完善,物流布局日益合理,较好保障了煤炭稳定供应。目前,我国煤炭物流布局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煤炭物流铁路通道能力不足。煤炭生产和消费重心逆向分布,每年大量煤炭必须经过长途运输到达消费地。由于铁路通道能力不足,大量煤炭通过公路运输,不仅效率低,污染也严重。第二,铁路通道不完善。
贯穿南北的“北煤南运”铁路通道欠缺,“三西”地区煤炭难以直接到达华中等缺煤地区。大量煤炭需由海入江,逆向流动,成本高、效率低。第三,储备储配能力不足。2008年南方雨雪灾害期间,煤炭运输受阻,而主要消费地煤炭储备不足,造成电力供应短缺,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目前,我国应急储备能力已达到670万吨,但相对于主要消费地庞大的消费总量来说,规模仍然不足。同时,传统煤炭物流主要提供原煤产品,增值服务较少,难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亟需建设煤炭储配基地,提高储配能力。=随着《规划》提出的通道和节点布局逐渐形成,煤炭物流布局将更加科学合理,传统的“西煤东调”主要铁路干线的压力将大大缓解,煤炭通过公路长距离运输、由海入江逆向流动的情况将显著减少。特别是,随着蒙西至华中铁路煤运通道的建成,“三西”地区优质煤炭将直接运达华中地区,使长期以来华中地区作为我国煤炭供应薄弱点的局面得到扭转。届时,在湖北、湖南、江西、四川、重庆等省市,由市场推动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步伐将显著加快,长期形成的煤矿数量多、生产力水平低、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情况将得到改善。
蒙华铁路预计2018年建成
记者:蒙西至华中铁路作为 “九纵”之一,既是晋陕蒙(西)宁甘煤炭外运通道中最长的线路,也由于民营企业的参与而备受关注,被视为我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重要信号。请问该铁路经营权如何解决?目前建设进展情况怎么样?
方君实:蒙西至华中铁路将神东、陕北等大型煤炭基地与湖北、江西等缺煤地区直接相连,是“九纵”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对保障华中地区能源稳定供应意义重大。该铁路的投融资模式不同于以往,完全采用市场化方式运作,具体运营由蒙西华中铁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这里有三个特点比较突出:第一,投资主体多元化,由16个发起人共同出资组建蒙西华中铁路股份有限公司。第二,铁路部门持股比例为20%。第三,民营资本是发起人的重要组成,持股比例达到15.7%。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由董事会按出资比例依法行使职权。目前,该铁路全线控制性工程——公安长江公铁两用特大桥和岳阳洞庭湖特大桥已于2013年6月批准开工建设,全线预计2018年上半年建成。
与铁路同步建设的集疏运系统也坚持市场化原则。目前确定的18个项目中,5个由蒙西华中铁路公司出资,其余项目投资人既包括神华、中煤、华能等大型煤炭、电力企业,也包括湖北能源集团、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山西煤炭运销集团等地方国企,还包括内蒙古伊泰公司、兴蒙投资集团等民营企业。铁路建成后的运力安排上,拟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创新货运组织方式,构建市场需求与运力资源优化配置的交互平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些都是铁路运力市场化改革的积极探索,将为不断深化改革提供宝贵经验。
煤炭物流税费体系进一步优化
记者:《规划》谈到了我国目前煤炭物流存在煤炭物流成本高等五个突出问题。煤炭物流成本高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我国煤炭价格,客观上也为国外煤炭进入中国创造了条件。那么,在这方面有那些部署?随着煤炭物流整体格局的确立,将对进口煤产生哪些影响?
方君实:我国物流成本整体偏高,全国物流总成本占GDP比重高达18%,约是发达国家的2倍左右。特别是在部分主要产煤省份,该比重甚至接近30%,不仅给煤炭物流企业带来很大负担,也直接推高了煤炭价格,削弱了国内煤炭竞争力。据调查,山西北部煤炭经铁水联运至南方主要消费地,流通环节费用占终端价格的50%以上。
对此,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的意见》,要求对重点产煤省份煤炭行业收费情况进行集中清理整顿,坚决取缔各种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切实减轻煤炭企业负担。同时,全国范围内实施的营改增改革,有利于改善物流企业发展环境,促进物流业大发展。《规划》提出,优化现行税制,统一煤炭物流各环节税率;规范涉煤基金和收费项目,坚决清理各类不合理收费,降低流通成本。未来,随着煤炭物流整体格局的确立,物流税费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国内煤炭竞争力将得到增强,国外一些高灰、高硫等质量较差的煤炭市场空间将被压缩,而优质煤炭仍将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我国煤炭进口总量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记者:《规划》对建设煤炭物流交易体系是如何考虑的?
方君实:交易是煤炭物流的重要环节。建设煤炭交易市场,完善煤炭交易制度,规范煤炭交易行为,是构建现代煤炭物流体系的重要内容,对促进煤炭价格长期稳定,保障煤炭稳定供应具有重要意义。过去一段时期,我国煤炭交易实行“双轨制”,既有计划分配,又有市场调节。2012年,国务院明确了电煤市场化改革方向,取消了重点合同电煤。与此同时,煤炭市场交易体系不断完善,各地先后建成了数十个规模不一、功能迥异的煤炭交易市场和中心,促使现货交易平稳运行、规模不断扩大,焦炭、焦煤、动力煤也先后推出了期货产品。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煤炭市场体系较薄弱,反映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成本 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还不完善,价格发现、信息发布、煤炭交割、运输仓储、物流配送等功能还不能做到无缝衔接,煤炭市场运行效率和透明度较低,亟待加强煤炭交易平台建设,完善煤炭市场体系。为此,《规划》提出,深化煤炭产运需衔接制度改革,建立以全国性煤炭交易中心为主体,以区域性煤炭交易市场为补充,以信息技术为平台,政府宏观调控有效、市场主体自由交易的煤炭市场体系。以煤炭交易、信息服务、价格发现、金融服务为重点,在具有政治、经济、金融、科技等资源优势的城市建设中国煤炭交易中心;在煤炭主要生产地或集散地建设区域性的煤炭交易市场,反映不同煤种、不同区域的煤炭交易动态,降低流通成本,优化煤炭资源配置。
五大措施保障煤炭物流体系建设
记者:煤炭物流体系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包括政府在内的各方面的支持配合。政府对于煤炭物流体系建设有哪些扶持措施?
方君实:正如你所说,煤炭物流体系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规划目标很宏伟,任务也很艰巨。为确保煤炭物流体系建设顺利进行,《规划》着重确定了五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一是深化体制改革。目前,中国改革已步入深水区,重点领域的改革直接影响煤炭物流的健康发展,亟待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激发煤炭物流发展活力。《规划》提出,加快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运价改革,鼓励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和民间资本参与煤运通道和集疏运系统建设,不断完善运价形成机制,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煤炭运输市场体系;建立煤炭物流统计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统计制度。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煤炭物流业是第三产业,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亟待优化现行政策,促进煤炭物流快速健康发展。《规划》提出,完善物流法律法规体系,研究制定促进煤炭物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优化现行税制,统一煤炭物流各环节税率。规范涉煤基金和收费项目,坚决清理各类不合理收费,降低流通成本。落实煤炭仓储设施应享 受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土地使用税政策,支持将国家煤炭物流规划项目用地纳入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央和地方通过注入资本金、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措施,支持公益性较强的重点煤炭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煤炭物流企业资金支持力度。
三是促进煤炭物流资源整合。提升煤炭物流能力,不仅要增加煤炭物流资源,更要整合现有资源,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针对当前煤炭物流资源配置不合理,设施利用率低等问题,《规划》提出,鼓励煤炭物流企业开展跨区域经营。支持优势煤炭物流企业创新合作方式和服务模式,整合分散的煤炭物流资源,在资产评估增值、债务重组收益、土地房屋权属转移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鼓励开放共享煤炭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平台等资源。
四是完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煤炭是不可再生的能源资源,建立完善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有利于推进煤炭成本完全化,促进资源节约,也有利于引导市场建立合理预期,实现煤炭经济的平稳运行。为此,《规划》提出,进一步完善反映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成本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和完善煤炭价格指数体系,发展煤炭期货交易,完善价格发现机制,引导生产和消费企业规避市场风险。强化合同监管和检验检测管理,引导供需双方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数量、质量和价格进行交易。
五是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煤炭物流推进科技创新、实现健康发展,离不开适应煤炭物流发展特点的大量人才。但目前我国物流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人才数量少,专业结构不合理,复合型人才紧缺,难以适应煤炭物流快速发展的需要。为此,《规划》提出,加大对煤炭物流关键技术自主研发支持力度,重点支持煤炭绿色储运、配煤等领域科技攻关。科学制订物流人才培养规划,加大煤炭物流人才培养力度。支持高校设立相关专业及方向,开设煤炭物流相关课程。
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通过订单式招生模式,定向培养高端煤炭物流人才,开展煤炭物流领域职业培训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