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荣:道化天下 大中致和

发布时间: 2017-05-04 15:57:17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徐志波 |责任编辑: 沈晔

 

将传统文化作为镜子,可以为现代化正衣冠;传统文化必须传承,要建立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新时代道德规范,绝对不能脱离自己民族文化的本真性。

——陆文荣

采访引言

“问道”是我由来以久想做而未能做的事。我希望能够身体力行,以最直观、第一手的报道形式,还我们道教一个本来面目,更希望能在这个文化融合的时代,在维护正统道教的基础上,使之能与时俱进、继往开来。

而我选择采访陆文荣道长,不仅仅因为他是一个道教南宗文化的坚定弘扬者,还是一个海南乡土文化的坚定守护者,更是一个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践行者!他为传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慈善事业、构建和谐社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从而谱写出了一篇灿烂的人生华章。

南宗的创建背景及其发展脉络

徐:陆会长您好,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我们知道,海南玉蟾宫是道教南宗宗坛,请您介绍一下南宗的创建背景及其发展脉络。

陆:“南宗道教”是“道教金丹派南宗”的简称,因诞生于南方,故以“南”称之;因具有独立思想体系,故谓之“宗”。顾名思义,南宗道教是以修炼金丹作为基本法门的道教宗派。所谓“金丹”有内外之分。“外丹”就是采用丹砂等矿物石为原料,炼制而成的一种药物;“内丹”则是冶炼自身体内精气神而成的内药。

南宗道教的源头,当远溯于五千年前的黄帝轩辕氏,但正式成立的时间是南宋,实际创始人是白玉蟾祖师。该派祖述钟离权、吕洞宾,谓其丹法传自钟、吕。自成立时即尊北宋张伯端为第一祖、石泰为二祖、薛道光为三祖、陈楠为四祖,连同白玉蟾,世称“南五祖”,后又增加刘永年、彭耜,称“南七真”。

值得一提的是,白玉蟾祖师传播发扬的大道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从师承来讲,他的道法直接来源于宋代广东惠州人陈楠,但其源头可以追溯于黄帝。根据道门经典《云笈七籤》记载,道教发端于天真皇人授《灵宝经》予轩辕黄帝有熊氏,迄今将近五千年,此一时期的道教尚属草创,故谓之“元初道教”;到了春秋时期,老子撰著《道德经》,标志着“古典道教”诞生;之后,关尹子、列御寇、庄周、河上公、严君平等学人秉承老子之教,古典道教发扬广大。东汉末年,张道陵携弟子赵升、王长,于鹤鸣山创立“正一盟威之道”,该道派将先秦黄老之学与神仙方术结合起来,建立了祭拜神仙的礼仪制度,与“二十四治”的政教合一的管理制度,故称“制度道教”。

从此以后,将近两千年时间的道教,都是制度道教,南宗道教也是制度道教的一个流派。与其他道派一样,南宗道教高举黄帝旗帜,这在客观上强化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其南宗道教法脉主要流传于广东、海南、福建、浙江、江苏、江西、四川等南方广大地区,以罗浮山、武夷山、天台山等诸洞天为修持名山。而文笔峰玉蟾宫,因为是道教南宗的实际创始人、南宗五祖白玉蟾祖师的最终归隐之地,在道教的历史发展以及推动南宗与时俱进的时代进程中,责无旁贷的发挥着南宗主道场的作用,所以被称为“南宗宗坛”。

事实上,作为南宗的发祥地和文化中心,海南玉蟾宫对于南宗法派的传衍,充分发挥着开启宗源、推阐宗旨、护持宗规的作用,其特色和地位可以概况为三个第一:玄门宗师第一文笔、南宗丹道第一阶梯、沧海桑田第一见证,所以又被称为“天下第一宫”。

海南玉蟾宫自2002年11月20日恢复重建,2006年4月12日正式开光落成以来,始终秉承南宗祖师“学道之士要服务于国家,修德于天下”、“上体天心,下利人物”、“助国安民、济生度死”的理念,将弘扬正信、传播中华传统道教文化为己任,积极参与海南的文化建设和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历时数年,使濒临中断的南宗法脉得以延续。

“归根复命,性命双修”是道教南宗的基本教义

徐:时常听到世人讲,道教自古即分南北宗,其南宗修道是“先命后性”,而北宗则反之,是“先性后命”;尽管都是性命双修,但是先后不同,因此南宗与北宗的区别确是大相径庭。那么,在您看来,南北两宗是殊途同归还是背道而驰?

陆:南宗道教的思想主旨是:尊道贵德、知足常乐;天人合一,佐国安民;性命双修,先命后性;孝慈为门,谦俭为精,柔静为法,和中为坤,劝人为善,寰宇太平。其丹法特点在于:性命双修,先命后性。所谓“性”,指的是人的心性、思想、秉性、性格、精神等;“命”指人的身体、生命、能量、命运、物质等。性命双修也就是指“神形兼修”、心身全面修炼。所谓“先命后性”,指的是以身体器质为修炼的入门功夫,而以“心性”等先天禀赋的修炼为相伴随而必不可少的功夫。具体来讲,修性最重要的是道德反省、积善行德。南宗道教认为,一个人要成仙,善功是非常重要的。故而,有“道德神仙”之说。

就修命方面来讲,南宗道教的丹道步骤是:筑基炼己、炼精化气、炼气还神、炼神还虚。“颠倒复归”,是它的修炼要领。南宗道教认为,人降生世界,由少年、青年、壮年、老年,最终要走向死亡。丹道修炼则逆而行之,返璞归真,以婴儿的纯朴为理想,认为通过一定程序的修炼,能够返老还童。历史上,南宗大师都是高寿者。

南玉蟾宫遵循的是道教南宗“归根复命,性命双修”的基本教义,在生活方式上,可荤可婚,主张居家学道与出家修行并举,修道不一定要上山、别妻,可以独修,也可以夫妻双双入道同修。道教南宗所修持的是道德性命之学,它要求我们摆脱各种杂念的束缚,比如那些是非、得失、名利、好恶等固执的成见,从而以道德生命面对自然、社会、他人,这样,我们的内心就会以纯真的审美情感去感受自然、社会和他人,内心生出祥和安泰,感受到的自然和社会,也是祥和安泰的,引导人们升华到真善美的精神境界,让和谐在内心生根,这对于当代和谐平安社会建设,以及人格完善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道教以孝为道德之基

徐:古往今来,道教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有序传承,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您曾在其编著的《百孝经释评》一书中的后记中,也写到:“促使我把这些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和美好内涵展示出来,这就是我萌发写作此书初衷的契机。”我很想知道,这段话是不是和您自己过去的成长经历有一定的关系?

陆:我自幼家境贫寒,缺衣少食的窘境时常伴随。但是,父母慈爱、子女孝顺的家庭温暖,深深扎根在我的记忆里。纯朴的吴乡古风,乡邻的关爱呵护,总让我感觉那时的生活虽然清贫,精神上却苦中有乐,无比温馨。及至少小离家,深得父母手足、国家社会的关爱,因而,我事事时时铭记所得的恩惠。多少年来,这样的记忆融于我的血液和骨髓之中,促使我把这些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和美好内涵展示出来,这就是我萌发写作此书初衷的契机。

一个偶然的机会成为我人生的转折点,让我放下俗念,弃商从道。因为,我的经历使得我读书不多,文化底子不厚,从事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工作从不敢奢望。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在缺乏学习条件的情况下,我老老实实手持经卷,遍访名师,一篇篇文章虚心求教,一个字一个字查阅《新华字典》,不远千里去聆听专家教授的讲座,与方家名流交流学习心得,十多年的积累才使我终于鼓起了写作的勇气。可以说,写《百孝经释评》对我而言,是一次向中华孝文化典籍学习的过程;也是一次向当代实践孝文化的模范们学习的过程。

这本《百孝经释评》要说明当今社会的孝养理念,提倡蕴于日常生活中的“常态道德”,弘扬平民化的、生活化的、常态化的孝文化,让孝心孝行落实到无数人每天的生活起居中,落实一句问候、一个电话、一次探望等细微的日常关怀中。这样的生活状态,既合乎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又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何乐而不为?

徐:“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经》告诉了我们这么一个朴实的道理,事业的基础在德行上面,而德的根,就是孝道。对我这样的一个年轻人来讲,其实,读到这一句话也是不由得为之感慨了。尽管,“孝文化”已是我们华夏民族历朝历代“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如我们不知道孝是德之本,而孝又是教育最重要、起始的地方,没有了这个根本,那我们教给孩子的又是什么?很可能是本末倒置了啊。就此,请您谈谈对“孝文化”的看法和理解。

陆:孟子说:“唯顺于父母可以解忧。”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先哲提倡的孝道曾经被扬弃过,如今又重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并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使之融入当今社会的德育范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弘扬孝文化,需要正确领悟传统孝道的真正内涵。众所周知,“孝”是古代中国社会的核心道德理念。“孝”作为中国伦理观的基础,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周三代。“孝”这个字最初见于殷墟卜辞。古文字学家说明“孝”字字形的含义,上面一个“老”字,是老人弯腰弓背,手柱拐杖,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下面一个“子”,表示儿子搀扶和服侍老人的形状。可见,早在中国文字初创时期,孝道已经有了明确的思想内容,并且渗透到中国社会生活之中,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孝的真正内涵就是人们对于自己在出生、成长过程中,获得的父母和长者的关怀与恩惠的感念和报答,是对于父母长者在丧失劳动力、成为弱者以后的关心和扶持。

其次,弘扬孝文化,要将孝的内容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当中。当今时代,我们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百善孝为先”的“孝文化”,将有助于从社会道德方面提升和完善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古往今来,在中华大地上孝子贤子的故事层出不穷。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向为世人所推崇;甚至在历朝历代都把不孝视为犯罪,并处以重罚,还给以道德的谴责。不论朝代如何更替,社会如何发展,“孝文化”在中国历史长河中都是一座不灭航标,温暖着世代中国人的心灵。因为,在中国,道以孝为道德之基,儒以孝为百行之本,佛以孝为至道之宗。而作为社会细胞的每一个家庭,如果都能够做到上慈下孝,人与人之间以礼相待,家与家之间团结友好,那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精神文明程度将何其高也。

再次,弘扬孝文化,需要青年的响应和支持力量。当代的中国青年,有知识、有能力、有视野。他们对于中国传统国学的态度,也比以往任何时代的青年都要理性接受,都要平和开放。他们对于儒家的正统思想,能够有选择性地吸收,不再迷信,也不会全盘接受。他们对于道家的、佛家的思想,也不再片面地判定为“愚昧的”、“迷信的”和“落后的”东西。正因如此,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国传统思想,必将在我们这个新的时代重放光芒。而其中,弘扬和传承孝文化则是重要的环节。

如今,坚持科学发展观、依法治国,与以人为本、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理念深入人心。以德治国,加强公民道德教育,理当把孝置于首位。因为,一个不懂得感怀亲恩的人,何以热爱祖国、何以爱戴人民、何以关心社会、何以奉献自身?一个连父母都不孝敬的人,何以服务社会、何以主持正义、何以遵纪守法?可见,加强对孝文化的颂扬和推广,会对促进社会的繁荣、安定与和谐,起到积极作用。

人类其实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徐:前不久您出席在以色列举办的亚洲宗教领袖联盟——“宗教与文明”大会,并发表了“道教传统,世界玄同”的主旨发言。我特别关注“玄同”这样一个词,这样一个词在普通人来讲,不是通常用的一个词,稍微有一点不太一样,您能给我们解释一下这个“玄同”吗?

陆:2016年9月11日至15日,由以色列外交部、美国犹太人协会与世界宗教领袖联盟,联合举办的“宗教与文明”大会在以色列举行,大会旨在搭建传统宗教领袖交流平台,追寻全球性改善为己任,促进世界和平。会议期间,我作了题为“道教传统,世界玄同”的主旨发言,提出人类其实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而所谓文明,最本质的含义应该就是不断建构,并且完善和谐的相处之道。《道德经》有云“挫其锐,解其纷,同其尘,是谓玄同”。作为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宗教,道教始终呈现出与这次会议相一致的内在精神,即一方面关切充满纷争和冲突的现实社会,另一方面,又锲而不舍地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玄同”理想。

千百年来,我们无不遵循《道德经》的谆谆教诲,挫锐解纷、和光同尘,引导着我们以超越现实的眼界关注现实,探寻化解现实纷争的可能途径。因为,只要我们关注这个现实的世界,我们就必然会发现,纷争乃至针锋相对的冲突,随时随地都可能存在,而我们所当做出的选择,就是收敛自我意志的光芒,尊重万物形态和性格各有差异的存在状态,通过寻求和解的不懈努力,朝着“玄同”的目标,化解纷争和冲突的层层纠结。

“玄同”境界不排斥物质文明的自然发展,但也不依赖物质文明的苛刻条件。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能够深入理解,人类其实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而为了建构人与人的相处之道,人类发明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方式方法。举例来说,科学技术像是生活资源的增值器、生存空间的扩大器,不断疏解资源和空间的紧张;而法律、政治等则从建构秩序的角度表现出相处之道的价值,一个法律和政治秩序良好的社会共同体,可以有效地管控纷争和冲突,资源和空间可以得到合理的利用。

弃商入道

徐:我是此次来到海南后,听到您身边的一些人讲,您以前是搞企业的。那么,是什么样的机缘让您的人生发生了转折,从而放下俗念,弃商入道了呢?

陆:是的。我原是一名企业家,之所以后来弃商从道,要从我生命中的一件事情说起。1995年12月我随一个企业家代表团到南非考察,工作之余,到餐馆就餐。由于没有带翻译,这样又不懂得英语,看着满是英文的菜单,只好随意点了四道菜。很快两道菜便端了上来,我一边慢慢享用精制的料理,一边欣赏美妙的音乐。但足足过了一个半小时,还是只有两道菜,另外两道菜迟迟没有端上来。最后我耐不住发火,破口大骂了起来。

这时有一位黑人走进餐厅,问清缘由,又看了我点的菜,笑着对我说:“您点的‘四道菜’里,分别是两道菜和两首歌。两道菜您已经享用完了,而两实歌一直重复播放到现在,所以您误会了。”这一说,让我无比羞愧,当即表示了歉意。当时,我很好奇黑人为什么会说这么流利的中文,黑人称自己曾在北京留学还拿到博士学位。黑人反问我是哪一国人,我秀出中国护照表明自己是地道的中国人。但黑人说:“讲中国话、拿中国护照的,并不一定是中国人。如果失去了文化,就等于失去了根本,从刚才您骂出的话,就不是有中华文化修养的人。”接着他问我,是否读过《道德经》、《易经》、《论语》、《南华经》?是否知道老子、庄子、孔子?我竟然一脸茫然,无言以对。

实事求是地讲,这件事对我冲击很大,自己身为中华儿女却对自己民族的悠久文化知之甚少,还不如一个外国人对自己国家文化的了解。正是这样一件事情成为我人生的转折点,让自己的后半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于是回国后,我用了六七年的时间去钻研中国传统文化,越钻研,越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于是决定皈依道教。因为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来说,中华的传统文化都可以追溯到来自道家文化的根源。

2002年,可以说是我走上弘扬道教文化道路的开始。那一年,由于机缘巧合,我来到海南发展。原本想在定安县文笔峰山脚下办企业,发展自己的事业。但在考察的过程中,多次听当地老百姓讲述白玉蟾祖师的传说和故事,白玉蟾是海南历史第一文化名人,也是道教南宗的实际创始人,他被专家称作“道教宗师第一文笔,南宗丹道第一阶梯”。由此,我发现海南岛也并非人们想象中的文化沙漠、文化孤岛,而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文化创新的宝岛,只是还没有被发掘出来。道教在海南历史悠久,一直是拥有最多信众的一门宗教。海南黎族苗族所信奉的盘古真人,就是道教的最高神元始天尊。海南有2410个自然村,几乎村村都有小庙,庙里信奉的神灵,如玄天真人、紫微大帝、土地公、土地婆、关公、天后娘娘、慈航真人等等,都是道教的尊神。据不完全统计,海南的散居道士有四千多人,经常在民间打醮做道场,以祈福报恩、消灾延寿,或为亡人超度,开展道教活动。可见,道教在海南底蕴深厚。所以,我决定留下来,不是从商而是从道。

建一个道场,传承白玉蟾祖师的精神

徐:我们知道,您以前是搞企业的,那个时候您想象中的海南是个什么样子?现在身份发生了这么大变化,以海南省道教协会会长的身份,再看海南或海南道教,心情肯定不一样是吗?

陆:是的,我是于2002年放弃了原本在工商企业界的发展。我们知道,海南岛是1988年建省,从而成为中国建立最晚的一个省份,但也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因此,每每提起海南,往往都会想到它优美的风光、迷人的景色。当然,它还是我国第二大海岛,也是唯一的热带岛屿。但一直以来,说到当下道教的发展,无论如何也提不到海南,这种突出的矛盾,应该说在我筹备成立海南省道教协会之前,表现得尤为明显。

道教南宗白玉蟾祖师是传承道家、道教思想的杰出代表,他所倡导的“助国安民、济生度死”的精神,切合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和文明,深入人心。传说中的文笔峰是白玉蟾祖师的传教圣地,而我在海南考察商业项目时,所看到的却是满目荒凉的文笔峰。当时,我萌生了一个念头:建一个道场,传承白玉蟾祖师的精神,为海南和海南人民做点事。于是,我将自己十多年的积蓄全部投入到定安文笔峰玉蟾宫的建设。2003年,经政府批准,在海南省委统战部、海南省民宗委,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下,历经三年半的时间,投入3.75亿元,以南宋古建筑群的风格,重建玉蟾,并于2006年4月12日落成暨开光迎客。看到落成的玉蟾,我内心无比的激动,觉得自己能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弘扬白玉蟾祖师“助国安民、济生度死”的精神,是特别有价值的。

玉蟾宫的落成,是改革开放后海南省委、省政府,积极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效推动宗教和谐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成为全面展示海南道家道教文化新气象、新风貌的一个重要窗口;成为全面了解海南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窗口;成为全面展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窗口,意义非常重大,影响非常深远。

做个真道人

徐:现在再回头看您的从商经历,给您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陆:我始终认为企业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不能忘记尽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要存有一份感恩的心。及至从道,历经一番苦心钻研,我对道教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们知道,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温和的精髓所在。保护、开发、利用道家道教的文化资源,完全符合海内外炎黄子孙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迫切愿望,也是我最迫切的愿望。与其他宗教派系源于国外不同,道教是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本土宗教,有着更深刻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而海南虽然有着丰厚的道教文化底蕴,但过去并没有人去把它发掘出来,经过十多年的稳步发展,我们一直在身体力行,为继承和复兴海南的南宗文化遗产而不遗余力。

当初我弃商从道时,很多人不理解,正是源于这种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之心,才促使我立下了从道之志,实现了效业之行。我们只有将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和社情民心结合起来,才能创造更有价值的人生。就像白玉蟾祖师说的那样,做个真道人。所谓真道人,就是要时时刻刻为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安危和百姓的生机着想。这是道家的入世说,我们要渗透意境、把握本质、抵御外来渗透和邪教传播,促进海南的宗教生态和谐建设,维护海南的文化安全环境,是我们当代道人应尽的义务。

慈善是一种思想境界

徐: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从狭义上我们讲,一个人的思想言行是真善美,还是假恶丑,都可以用道德与否的评判标准去考量;广义上讲,道德又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一种行为规范的准则。由此可见,加强道德建设,对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都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这个层面来讲,您弃商入道,在海南弘扬道教文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建设“南宗宗坛”——海南玉蟾宫的蜕变过程。而蜕变的个中甘苦,惟有冷暖自知,或许这也正是常人所无法想象到的。

历时十余载,您本人也由一个地道的浙江人变成了一个“海南通”,成为了一个海南乡土文化的坚定守护者,一个道家南宗文化的坚定弘扬者,一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践行者。但令我不解的是,您在修建玉蟾宫和开发文笔峰资金尚有缺口的情况下,多年来还一直不断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去不遗余力地做公益慈善,去资助孤寡老人、儿童,以及其他困难群体等,不胜枚举。而事实上,公益慈善工作是一条线,而发展海南道教事业它是一个面,可以说,慈善只占其中一部分。这点是不是也意味着,作为玉蟾宫的“当家人”,您面临着更大压力?

陆:企业家和慈善家虽然没有必然联系,但在我看来慈善是一种思想境界。当困难群体遇到困难时,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家应该拿出资金,救助这些急需帮助的人。毕竟,发展慈善事业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补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我们的慈善事业只是刚刚起步,做得还很不够,离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文化建设目标还很远,但我们坚信,让悲悯仁爱成为我们精神生命的源泉活水,成为我们爱国爱教、护国利民的精神动力。我们应克服困难,多方举办公益慈善活动,周穷救急,切实地济世利人,从而在每个道友的身上都体现出“布德施仁,济贫救苦”、“心心相照”、“以心契心”的南宗教义,努力传播慈善文化,弘扬慈善精神,以增强全社会的慈善意识,形成全社会“支持慈善事业光荣,参与慈善高尚”,“人人伸出援助手,个个献上慈爱心”的良好氛围,把慈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旅游搭台,文化唱戏”

徐:对于您,无论是守护海南乡土文化,还是弘扬道家南宗文化的观点,我有深刻认同,一个民族的精神和信仰,是基于这个民族的文化而产生的,民族文化的形成,是在这个民族长期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下产生的。就如同现实生活中,我们常用电脑工作的人有一句术语,叫激活一样,其实,这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不激不活,激而后活。海南道教现在就面临着这样一个激而后活的情况,是这样吗?

陆: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至此,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步入正轨。海南面临大好发展形势,这对我和海南省道教协会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在我看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少不了文化底蕴的建设,无论你有多好的硬件设施、引进多少外来资本,没有好的文化底蕴便形成不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因此,我们要开发海南国际旅游的“软件”和“软实力”,一定要重视海南的“传统文化”,这是海南科学发展的文化之魂。物有本末,事有终始,我们更应该强调“旅游搭台,文化唱戏”,而不能只强调“文化搭台,旅游唱戏”。

说到“传统文化”,我们就不能不又提到“道教文化”。因为“道教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占很大比重的部分。要实现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战略目标,我们在硬件建设方面,很难形成自己的旅游特色,因此要把眼光放到丰富的人文风情资源方面,充分挖掘和保护海南的传统文化,让海南成为一个文化之岛,成为弘扬中华文化的桥头堡和战略前沿。可以说,文化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地位就像一个人,不但要有健壮的骨骼,还需要有丰满健康的血肉,来美化才能堪称完美。只有文化搞好了,才能建设一个文明之岛、和谐之岛,因此文化极其重要。

将传统文化作为镜子,可以为现代化正衣冠,传统文化必须传承,要建立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新时代道德规范,绝对不可能脱离自己民族文化的本真性。就此而论,土生土长的道家文化尤其突显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长之处。在过去的数年里,我们海南道教协会在海南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及各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继承“布德施仁,济贫救苦”的道家济世精神引领下,为积极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与慈善公益事业健康发展,做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工作。

今后,我们仍将结合海南实际,揣摩民心,顺应民情,把道教的宗旨、学说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努力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提升传统文化创造活力;二是加强道风道务建设,引导信众走“爱国爱教”道路;三是本着“孜孜向善、事事求真”的精神,推动公益事业发展;四是维护民族团结,为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尽微薄之力;五是发展宗教事业,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徐:您现在是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海南省道教协会会长、玉蟾宫住持,我相信,今天您所取得的成就,正是您入道以来所有付出和努力之后的最好见证。能谈谈入道以来您感受最深的,或者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陆:这些年来,在我的入道过程中,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对我的关怀和信任。我虽然为社会付出的不多,但却给了我莫大的荣誉,把我推选为海南省政协常委,还成为宗教界的代表人士。今后,我将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未来的日子里和大家一起携手并肩,一如既往地拥护党和国家的领导,继续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为海南的宗教事业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报国济困安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采访后记

“我个人没有什么可写的,你应该去采访那些真正的高道大道。”这是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海南省道教协会会长、玉蟾宫住持陆文荣道长见到笔者时说的第一句话。

透过这句话,我依然捕捉到他不露声色中的谦逊,和面对浮躁的旅游市场所独有的睿智和理性,那是源自对整个旅游产业发展脉络的重新梳理过程中的必然——当整个旅游产业界在经历着震荡和整合时,由他投资开发的海南文笔峰盘古文化旅游区,一个国家4A级景区,却在逆流而上,历经打造而成就一个国际知名品牌,就更加彰显出一个领导者的战略高度和高瞻远瞩的开拓气魄。

在笔者眼中,陆文荣,一个努力要将海南玉蟾宫道家文化,打造成为海南旅游业知名品牌,而不懈奋斗的新时代道家传承人,与其他众多的企业家或道界领导人有区别的鲜明特点是,唯物辩证的发展眼光和德艺双馨的品质,我对他的人品、学识和气质深以为然。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正是基于对传统文化的情有独钟,历时多年,陆文荣也由一个地道的浙江人变成了一个“海南通”,成为了一个海南乡土文化的坚定守护者,一个道家南宗文化的坚定弘扬者,一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践行者。

尽管时下海南玉蟾宫已是声名远播,然而陆文荣本人给人的感觉,却是一个踏踏实实干事业的人,对外界亦是十分低调。并且这些年他的名字鲜见报端。即便是道教界的媒体,也极少有他的相关报道。但作为海南玉蟾宫的“当家人”,陆文荣道长不言而喻成为吸引媒体关注的焦点人物。

一路走来,海南玉蟾宫及其整个海南道教,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扎扎实实,铿锵有力;每一步,都是用自信和智慧踏出来;每一步,都展示着海南道教欲成大业的雄心壮略。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