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护民安 微光聚暖流——大源街最小应急单元用行动书写责任担当
在大源街的街头巷尾、白天黑夜,活跃着这样一支支最小应急单元队伍。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他们的事迹看似平凡,却用速度与温情,为辖区群众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从晨光熹微到夜幕降临,从证件寻主到紧急寻人,每一次响应都彰显着“群众事无小事”的初心,每一次守护都传递着基层治理的温度。
晨光里的接力:一小时速寻驾驶证失主
清晨的阳光刚洒向广州市第115中学的校门口,米龙村治保队最小应急单元的值班队员便在日常巡逻中接到了一份特殊的“求助”——一名热心群众将拾获的小汽车驾驶证交到队员手中,希望协助寻找失主。驾驶证对车主而言至关重要,遗失不仅补办手续繁琐,更会直接影响日常出行。队员深知其中利害,立即登记证件信息并迅速上报,第一时间联动辖区派出所启动协作机制,仅用不到一小时就锁定了失主身份并取得联系。队员随即拨通失主电话,详细说明驾驶证的拾获经过、当前保管地点及认领所需材料,提醒其尽快前来领取。当失主准时抵达米龙村警务室时,队员严格履行核验程序,确认其身份信息与证件一致后,将驾驶证完好交还。其连连道谢,对队员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热心群众的善意赞不绝口。
暮色中的竞速:十分钟找回走失孩童
暮色渐浓的新都物流园里,一阵急促的求助声打破了园区的宁静。大源村治保队应急小单元队员在巡逻时,遇到一名群众焦急万分地求助,称其年幼孩子不慎走失。孩子安全牵动人心,尤其天色已晚,独自在外隐患重重。队员们立即启动应急响应,一边将孩子照片同步至大源村综治中心监控室协助追踪,一边将家属带至新都物流园警务室调取周边监控,同时驾驶摩托车扩大搜寻范围,形成立体寻人网络。就在搜寻过程中,另一组在某幼儿附近园巡逻的队员被保安拦下,称有一名群众带着疑似走失儿童求助。队员立即上前了解情况,经照片比对和电话确认,该儿童正是走失的孩子。从接到求助到安全送回,整个过程仅用不到十分钟。当孩子扑进父亲怀抱时,队员们还不忘叮嘱家长加强看护,这份细致入微的关怀,让在场群众纷纷点赞。
暗夜中的守护:三小时深山救援迷路者
“鬼王山”的黑暗中正上演着一场温暖的救援。19时许,大源村治保队最小应急单元总值室接到派出所紧急通知:四名人员在“鬼王山”迷路,急需救援。山里夜色深沉、路况复杂,迷路人员随时可能面临危险。总值人员立即发布集合指令,所有暂无任务的队员们火速前往“鬼王山”山脚集合。不到十分钟队员们便齐聚山脚,快速确认了求助人员大致的求助位置,简单分配了搜寻路线和注意事项。“山里天黑路滑,大家多留意脚下,喊话的时候声音大点,让迷路的人能听到!”一名队员一边分发备用手电筒,一边叮嘱道。随后,队员们分成两组,打着手电筒,沿着崎岖的山路快步上山,手电筒的光束在黑暗中交织成希望的光网。“有人吗?我们是最小应急单元的,来接你们下山了!”沙哑的呼喊声在山间回荡,终于在20时38分听到了微弱的回应,队员们先找到一名体力不支的迷路者,待其情绪稍稍平复后,队员们赶紧询问道另外三名迷路者的情况。“他们在前面不远处的岔路口,我们走散了……”迷路者声音有些颤抖地说道,并大致指了指方向。考虑到这名迷路者已经有些体力不支,队员们立刻联系随行的消防员,让消防员先护送他下山,其余队员则朝着指认的方向,继续加快脚步搜寻另外三人。直到21时47分,才在灌木丛旁发现三人互相依偎的身影。确认众人身体无碍后,队员们递上水和零食安抚情绪,小心翼翼搀扶着他们下山。当四名迷路者平安抵达山脚与家人汇合时,激动的家属紧握队员双手,满是感激。队员们后续的安全教育叮嘱,更让这份救援多了一份责任与温情。
从清晨街头的证件寻主,到傍晚园区的极速寻人,再到暗夜深山的紧急救援,大源街最小应急单元的队员们,用一次次快速响应、高效处置和温情服务,诠释着“守护”的真谛。他们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是群众身边的“平安卫士”,没有豪言壮语,只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民承诺。这些看似微小的善举,如同点点微光汇聚成暖流,让辖区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安心与温暖。(广州市白云区大源街道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