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践行“绿色担当”擦亮“美丽全运”底色
随着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筹备进入冲刺阶段,南粤大地正以满目苍翠的生态底色,迎接这场体育盛会的到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将赛事保障与美丽广东建设深度融合,以“绿色、低碳、无废、安全”为核心,全面推进“美丽全运”各项工作,让绿色成为全运会最鲜明的标识,在粤港澳大湾区铺展生态与体育共生共荣的新画卷。
在“美丽全运”建设中,广东以创新举措将绿色理念全面贯穿于赛前、赛中、赛后全过程。通过一系列扎实的创新举措,系统性地构建出一套行之有效、可供全国借鉴的生态办赛样本。
“无废全运”成为鲜明特色。在“赛前规划应绿尽绿、赛时固废能减尽减、赛后物资可用尽用”的模式引领下,广州推动体育场馆、酒店等“无废细胞”建设,深圳编制“无废全运”建设技术要求,从办赛到观赛全场景融入减废理念。更具创意的是,联合多部门发动粤港澳14个沿海城市志愿者开展净滩行动,回收的海洋废塑料经专业处理后化身赛事吉祥物,扫描底座二维码即可溯源碳足迹与再生过程,让“无废理念”可感可触。东莞则借鉴“无废莞马”经验,实现4家接待酒店全部达到“无废酒店”标准,建筑垃圾与危险废物处置全程闭环管理。
“零碳赛事”建设扎实推进。广东研究形成全运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引,推动各赛区精准减排。广州首次大规模运用地方碳普惠制,倡议赛事供应零碳产品;深圳22个赛事场馆中56%为绿色建筑,3个入选近零碳排放建筑试点,且90%以上场馆通过改造复用,最大限度降低建设碳排放。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作为全国首个近零碳大型体育场改造项目,通过机电系统升级年减碳成效显著,成为绿色场馆标杆。
科技赋能守护环境质量。全省构建一体化环境监测网络,东莞运用大气复合污染超级监测站、VOCs走航监测车等设备实现实时监管,广州依托“美丽全运”智慧应用场景原型,打造全域感知、智能预警的数字化保障体系。赛事场馆及接待酒店周边1公里内水体水质达标、空气清新,用硬核数据诠释“生态全运”内涵。
“美丽全运”的建设实践,正成为一个重要的展示窗口和催化平台,将绿色发展的理念具象化为可感可知的场景,潜移默化地引导公众,从而有效推动绿色生活方式在全社会普及生根,形成新的时代风尚。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多部门策划系列公益活动,“亚洲飞人”苏炳添化身绿色使者,号召公众加入“减塑降碳”行动。广州发起“人人都是东道主”倡议;深圳通过“深无废”IP海报解读观赛减废指南;各地开展的“我为全运种棵树”活动已为赛事场馆周边增添数万株本土苗木。
从新能源保障车辆优先调度、绿色电力足量供应,到电子化票务推广、低碳纪念品开发,绿色理念渗透赛事每一个细节。正如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晓霞所言:“我们要以全运会为契机,让绿色低碳从办赛理念转化为城市基因,留下可传承的生态遗产。”
如今,粤港澳大湾区的蓝天碧海间,体育激情与生态之美交相辉映。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正以“美丽全运”的扎实成效,书写生态保护与体育事业协同发展的新篇章,让全运会成为展示美丽广东建设成果的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