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山东实践:以三代核电技术推动中国核能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5-07-22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张敏

当前,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核能事业正迎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近三年全国年均核准核电机组超10台,今年4月新核准的项目中,山东海阳核电三期工程5、6号机组顺利获批。项目建成后,山东海阳将成为全球最大非能动压水堆核电技术基地,年发电量达609亿千瓦时,可满足7000万居民全年用电需求,将带来更显著的减碳减排效益。近日通过在海阳核电站等场所的走访获知,山东以核电技术创新为引擎、以安全监管为基石、以公众沟通为纽带,走出了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核能高质量发展路径。

海阳核电站施工现场(摄影:李新洲)

核电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电力供应体系的关键支柱,对于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及实现"双碳"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明确提出,在确保绝对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推进沿海核电项目建设,科学规划新增产能布局。正是在这一国家战略指引下,海阳核电与浙江三门核电一起被选定为中国三代核电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标志性项目,承接中国核电自主化重任。位于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的海阳核电站于2009年9月开工兴建,总投资过千亿元,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由国家电投集团山东核电有限公司负责开发、建设和运营。

近日,中国网随生态环境部"安全筑基'核'谐共荣——2025年媒体核电行"暨"国和行•媒体行"活动采访团走进海阳核电站及相关项目,实地探访我国核电在安全管理、技术创新和沟通公众方面的生动实践。

创新领航:减碳减排效益显著,实现“零碳”供暖

山东海阳核电一期1、2号机组分别于2018年10月22日和2019年1月9日投入商运,截至6月30日,已累计发电超1328亿度,相当于节约原煤567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0624万吨。二期工程3、4号机组于2022年4月获国务院核准,预计在2027年全面投产,届时海阳核电基地将有四台机组运行,年发电400亿千瓦时,可节约原煤消耗约171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200万吨,减排效应相当于种植阔叶林约8.8万公顷,清洁效益显著。三期工程5、6号机组已于今年4月27日获国务院核准,预计未来6台机组全面建成投产后,年发电量可达到609亿千瓦时,将带来显著的减碳减排效益。

山东在核能开发利用过程中,积极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的重要指示精神,依托规模化核电资源,持续探索核能综合利用新模式,打造海阳核电清洁能源大基地。

技术创新拓展核能应用边界。山东率先开展大型压水堆热电联产实践,推出全国首创零碳供暖“暖核一号”核能供热工程。2021年将海阳市打造成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2023年采暖季,毗邻的乳山市也实现了“零碳”供暖。项目已连续稳定运行六个供暖季,为烟台、威海40万居民提供零碳热源,并规划向青岛延伸,带动多个核电厂跟进实施,形成可复制的核能高质量发展新范式。

安全筑基:突破三代核电关键技术,构筑多重安全防线

在海阳核电3号机组项目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即将吊装到核岛穹顶上方的圆形大水箱,这是非能动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阳核电各机组采用先进的非能动安全技术,在极端情况下,72小时内无需人工干预,仅凭重力、自然循环等物理原理即可确保反应堆安全,从技术底层筑牢安全根基。

建设阶段的安全质量同样不能有失,在海阳核电智慧工程指挥中心,实时跳动的运行参数与全场景监控画面,管控着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细节,彰显现代化核电管理的精密与严谨。

"这里的监督员均需通过统一培训、统一考试,兼具业务能力与异常处置经验,并持证上岗,全年365天按照监督程序对核电厂开展每日监督活动。"生态环境部华东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核设施监督五处副处长、海阳监督组组长宁方寅说。

主泵安装情况监督

宁方寅介绍,我国核电的监管体系采用"三位一体"架构——局机关统筹、地区监督站驻场、技术支持单位协同,实现核设施全生命周期、全链条审评许可与全过程执法监督,配合全天候辐射环境监测,构建起立体化安全网。针对极端天气,监督站建立专项防护机制:台风季前开展设备加固检查,寒潮来临前验证系统抗冻性能,从源头消除环境风险。

在设备保障领域,国核设备联合科研院所突破三代核电钢制安全壳等关键技术,实现全球首次工程化应用,圆满完成三代核电设备国产化使命。

生态环境部华东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副处长、荣成现场监督组组长刘成运在山东荣成国核示范项目点介绍道,针对国核示范项目这种新堆、首堆,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成立了监管工作专班,针对监督发现的重要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及时组织协调督促营运单位妥善处理,确保示范工程高质量建设。

沟通公众:让核能走出"神秘围墙"

核电产业不仅是能源工程,更是民生工程。海阳核电项目每年创造约5000个稳定就业岗位,吸引核电配套产业集聚,形成涵盖设计、制造、运营的全产业链,带动地方投资超千亿元。山东核电全国首创核电春节24小时直播,超百万人观看,打造了中国核电春晚,揭开了核能神秘面纱,展示了我国核能开放透明、安全稳定的良好形象;国核示范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双路径深化科普工作,山东荣成国家电投新能源科技馆自2020年开放以来,年均接待访客近2万人次,成为核安全科普主阵地;今年4月启用的荣成核安全主题公园,以"安核""用核""探核""知核"四大主题区为核心,通过雕塑、展板、互动装置打造沉浸式体验,系统展示我国核安全监管体系与技术成果,有效破解公众认知盲区。

参观国家电投新能源科技馆

"我们定期组织科普团队走进学校、社区、企业,开展核能技术交流与安全培训。"国核示范电站党群工作部于振兴表示,通过多元化科普实践,公众对核能的"恐惧感"正逐步转化为"认同感",为核电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核安全主题公园(摄影:张敏)

从技术创新到安全保障,从产业带动到公众参与,山东省核电产业以实践诠释了核能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其构建的"核能+"生态体系、严密的"三位一体"监管网络以及创新的科普模式,不仅为地方经济注入绿色动能,更为全国核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山东样板"。锚定"双碳"目标,核电将持续发挥清洁能源压舱石作用,以更安全、更高效、更亲民的姿态,助力我国能源结构转型与新型能源体系构建,书写核能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张敏)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