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安图县获评“2025乡村振兴道地药材发展示范县”,成为延边州唯一的道地药材发展示范县。作为一个“一县连两国”的边境县,安图的中药材缘何成为亿元大产业?
翻开安图县中药材产业版图及发展史,答案不难寻找:安图素有“中国人参之乡”美誉,是国家“绿色中药材出口基地县”和吉林省生态建设试点县、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2024年,安图县中药材种植(养殖)面积达453.7万亩,产量4500多吨,产值超过4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20%以上。
“一株草”——“绿色银行”的馈赠
安图地处长白山腹地,生态环境优良、自然资源丰富,林地占全县国土面积的86.9%,大小河流88条、总长1800千米、年均径流量40多亿立方米,有优质矿泉53处、日流量15.27万立方米,负氧离子高。空气、土壤、水质,赋予了安图县得天独厚的中药材资源禀赋,以及难得的道地中药材种植(养殖)条件和优势。
眼下,春光明媚,安图县新合乡的大片森林散发着草木的清香,一株株林下参已悄然恢复生机,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我种植了8公顷林下西洋参,既不搭棚也不施肥打药,任它们在山林中自然生长,产量虽然不高,但品质极好。”新合乡大坝村参农窦茂新介绍。新合乡拥有林地5000多公顷,虽然土壤中丰富的有机质加上适宜的积温、降水极其适合林下参生长,但因为不进行人工干预,15年参的存活率仅为10%左右,天然好参可谓来之不易。
遵循自然的林下参种植模式,兼顾生态、景观、经济效益,让窦茂新实现了“不砍树也能致富”的目标。他说,每公顷林地可起参1000株,根据品质不同,每株参市场价在100元—1000元不等。在新合乡,像窦茂新一样的参农还有很多。近年来,随着林下参种植面积的稳步扩大,新合乡形成了“林下参+大田参”双轮驱动的产业格局,也让不种参的村民通过种植和采收人参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人均日增收200元。
一片绿水青山,就是一个“绿色银行”。新合乡聚焦林下参做文章,正是安图县中药材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据统计,2024年,安图县人参、林蛙、桑黄、五味子、黄芪等多种中药材种植(养殖)户已发展到2000余户。
“一条链”——“链”动高质量发展
药材好,药才好。
在安图经济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药肽谷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全自动小分子肽生产设备全速运转,对产自安图本地的人参进行精深加工,将其变成人参皂苷、人参多肽等一批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等,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也让安图县人参产业链条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从“一株草”到“一条链”,安图县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持续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打造了包括人参在内的中药材全产业链条,正加速从“资源大县”迈向“产业强县”。
生态种植方面,安图县构建以“企业+合作社+农户”为主体的利益联结链,推动中药材种植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目前,已建立7个“长白山人参”品牌原料生产基地,面积达111公顷,建立1个面积11公顷的中药材(桑黄)标准化基地,为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产加工方面,国药肽谷有限公司、吉林敖东集团金海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汇丰人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吉林省长白山三宝药业有限公司、吉林敖东药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璟参堂有限公司、北茶(吉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千济方(吉林)药材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中药材加工企业在安图落地生根,生产的红参、参茸丸、人参肽、人参稀有皂苷、桑黄酒、桑黄茶等多种产品备受市场青睐。
销售流通方面,200多家特产商行、中药材店铺等,年销售人参、林蛙油等中药材5000万元以上;依托长白山、大关东文化园等景点,实现中药材旅游销售1.3亿元。
药材变“药财”,生绿又生金。安图县以中药材产业为重要抓手,全力推动食品医药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锚定“建设长白山生态经济强县”发展目标阔步前进。
“强引擎”——撬动产业集群发展
近年来,吉林省把人参放在全省产业发展战略层面高位推动,使中医药产业加速融入吉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延边州在加快构建“十大产业集群”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不断推动医药产业链整合、价值链提升、市场链优化,让医药产业焕发出强劲的生机与活力。
安图县赶乘东风、抢抓机遇、厚积薄发,围绕“吉林所需”“延边所要”“企业和农民所盼”,坚定、果断作出“安图所为”,让中药材产业走得更远、走上更广阔的舞台。
政策引路,科技赋能。安图县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相继制定了中药材产业扶贫规划、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人参栽培系统保护与发展规划,并将中药材产业纳入安图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将其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将人参、桑黄等中药材纳入农业保险补贴,提供桑黄产业裕农贷款,有效降低了药农的生产风险。并制定“县招企用、驻企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择优选派一批懂经济、会管理、善协调、敢担当的高素质人才下沉企业服务、直接参与企业建设,为企业发展输送人才和智力。与吉林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在永庆乡建立西洋参(人参)科技小院基地,从事西洋参(人参)的种植和加工等研究;与延边农科院合作建立了吉林省食药用菌(桑黄)创新驿站,助力提升桑黄生产技术水平;在松江镇和两江镇建立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协同应用防治人参病害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开展中药材种植(养殖)标准化技术培训,为农民生产技术水平满足种植(养殖)需求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品牌增效,质量突破。打造“安图人参”“安图林蛙”“安图林蛙油”3个中药材类地标、7个“长白山人参”品牌原料基地、2个“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长白山人参栽培系统”被列入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第三批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安图县新合乡青沟子村凭借桑黄,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为严格中药材质量管理,安图县正开展北方道地药材种质库、基因库、数据库、标本库建设,着手推进人参、桑黄等中药材质量全过程可追溯工作,从种苗、药材种植、饮片生产、企业经营等环节提升中药材质量安全。
随着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道地药材正成为撬动安图绿色发展的强劲引擎。(安图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