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白河林区基层法院依法审理一起涉嫌生产、销售假药案件。
2020年至2024年间,王某明知李某(另案处理)生产的痛风药系“三无产品”,为牟取非法利益,在未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通过微信朋友圈以“特效痛风药,祖传秘方,效果明显,无效退款”等为口号,从李某处低价购入痛风药加价至每粒10元出售给他人,销售金额总计35500元。经检测,涉案胶囊检出吡罗昔康成分。经吉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涉案胶囊应当依法认定为假药。
法院审理经法院依法审理认为,被告人王某为了牟取非法利益,在未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证的情况下生产、销售假药,违反了国家药品管理法规,不仅侵害国家正常的药品监管秩序,亦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其行为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被告人王某到案后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自愿认罪认罚,依法可以从宽处理。积极缴纳罚金和违法所得,悔罪表现良好,依法可以适用缓刑。法院最后判决,被告人王某犯生产、销售假药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0元。被告人生产、销售假药违法所得依法追缴,上缴国库。
法官提醒药品案件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各药品经营人员应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自觉通过合法、正规渠道采购药品、销售药品,严禁销售未取得药品相关批准证明文件生产、进口的药品,否则将面临法律的严厉制裁。(白河林区基层法院)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