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大森林中的回响——长白山远逝的劳动号子

时间:2025-02-20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高景森

在长白山的深处,古老的森林似是大地的神秘守护者,每一寸土地都沉淀着岁月的故事。那些远逝的劳动号子,如同被岁月尘封的音符,在这片古老的山林间若隐若现,诉说着往昔伐木人的艰辛与坚韧。

古时,伐木在长白山是一件大事,进山伐木被称为“开山”,其中的仪式感饱含着对自然的敬畏。伐木的日子需选“黄道吉日”,“天德”“月德”所定的“开日”被视为最佳。在开山之前,致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山林间,人们摆上贡品,神情庄重肃穆,口中念念有词。“今以伐木事相告,吉凶得失,惟尔有神,诸神默佑,现明告之,献贡品之诚,为神之保全。树乃植物之灵,受享阳光雨露之精,砍伐树林于斧锯之下,为了建设,护之宅所。望神山诸神,准之保之,以享太平。”祷告词质朴而诚恳,向山林之神诉说着伐木的缘由,为建设而伐木,祈求神灵的庇佑,承诺若平安下山,定当以贡品相报。字字句句,都是人与山林的对话,是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尊崇。

祭完山后,便是短暂的欢乐时光。人们根据山场大小和人数多少,抬着整头猪回到工棚子。工棚里,大家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大吃大喝。这不仅是一顿简单的聚餐,更是对即将开始的艰苦劳作的一种慰藉,是伐木人之间团结一心的象征。在这片苍茫的山林中,他们彼此依靠,共同面对未知的挑战。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中国成立后,祭山的习俗逐渐被安全教育大会所替代。时代在进步,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但那份对山林的敬畏和依赖,却从未改变。

伐木的过程,是一部充满汗水与智慧的劳作史诗。从伐倒树木开始,每一道工序都饱含着伐木人的心血。长白山的伐木史,可以追溯至唐代的渤海国,那时的王宫建筑,除了以石材作为柱础石及城墙垒石之外,宫内的柱梁等承重物,全部使用木材。代木要经过多道程序:伐倒、打枝、造材、集中、吊卯、集材、归楞、装车,或陆运、水运。伐倒树木需要技巧和力量,打枝则要细致耐心,通道的开辟是为了让木材能够顺利运输,集中木材需要团队的协作,吊卯考验着工匠的手艺,集材、归楞、装车更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过去,他们使用着“弯把锯”,这看似简单的工具,在伐木人的手中却有着神奇的力量。每一次拉动锯子,木屑飞溅,那是人与树木的较量,也是人与山林的对话。

在这漫长而艰辛的劳作中,劳动号子应运而生。号子声在山林间回荡,时而激昂,时而低沉。激昂时,那是在鼓舞士气,众人齐心协力,喊着号子将沉重的木材搬运;低沉时,似是在诉说着劳作的疲惫,但却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号子声与山林中的风声、鸟鸣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韵律,成为了长白山森林中别样的风景。

装车号子——

哈腰挂哟,嘿哟,嘿哟——嘿哟

挺起腰啊,嘿哟,嘿哟——嘿哟

往前走哇,嘿哟,嘿哟——嘿哟

稳住神啊,嘿哟,嘿哟——嘿哟

要放稳啊,嘿哟,嘿哟——嘿哟

……

归楞号子——

哈腰挂哟,嘿哟,嘿哟——嘿哟

齐步走啊,嘿哟,嘿哟——嘿哟

爬大岭啊,嘿哟,嘿哟——嘿哟

要摆正啊,嘿哟,嘿哟——嘿哟

轻轻撂啊,嘿哟,嘿哟——嘿哟

……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长白山的伐木方式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先进的机械设备取代了传统的工具,伐木人变成了森工人。劳动号子也渐渐失去了它的用武之地。但那曾经在山林间回响的号子声,却深深烙印在这片土地上,成为了长白山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当我们漫步在长白山的森林中,或许再也听不到那震彻山林的劳动号子,但我们可以从那郁郁葱葱的树木间,从那蜿蜒曲折的山间小道上,感受到曾经伐木人的辛勤付出。那些远逝的劳动号子,就像一首首无声的歌,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诉说着长白山的故事,诉说着人类与自然的相处之道。(高景森/文、黄敬亮/摄)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