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丽的大楼幕墙上“爬”着正在清洗打扫的机器“蜘蛛人”,楼宇间宽敞的马路上无人驾驶车轻巧地往来穿梭,一个个园林般安静明亮的“院子”不深入房屋都看不出是生产厂区。上班族们踏入办公楼之前在园区的自助咖啡机点上一杯现磨的咖啡,开启又一天的工作,顺便期待下今天会收到的由无人机配送的快递包裹。这不是哪个未来时空的场景,而是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发生的一切。
税务部门在联和街道园区内成立了“税易达”服务驿站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今年正是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不惑之年”,从最初不到10平方公里的面积,到如今规上工业总产值、科技创新能力、发明专利授权量等7项指标居全国开发区首位,综合实力居全国经开区第2,财税总收入连续7年突破千亿元。在这片热土上,聚集了近7000户科创企业,80%以上规上工业企业、8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均是中小企业,80%以上发明专利、创新成果和新产品均来自中小企业,2021年10月底被工信部授予全国首个“中小企业创新示范区”。初创—成长—壮大的热血故事不断上演,推动着科创和制造奔涌向前,成为广州实体经济主战场、科技创新主引擎。
孵化:“小巨人”街的诞生
位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联和街设立于2004年,20年间“荒地滩涂”变“产业高地”,这条街如今聚集了各类科技型企业超2万家,其中规上企业近20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9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16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9家。
怎能孕育出这么多“小巨人”?
走在联和街,园区林立是最直观的感受之一。这条街上的广州国际企业孵化器是全国9家“国际企业孵化器试点单位”之一,已累计孵化培育了1000多家科技企业、12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60多家各级专精特新企业,走出了12家上市挂牌企业。而作为广州首批民营国家级孵化器之一的华南创新材料园,自2013年正式运营以来共培育出159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园区企业总产值2023年已超1.86亿元,形成了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四个特色集群。2019年起运营的云升科学园现已有高新技术企业8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0家、挂牌上市企业9家。
这样的园区联和街现有138个。以园区为抓手,利用好其集聚效应“以点带面”,让初创企业、中小企业的诉求更响亮,为他们提供更高效直达的服务,从而助力不少有志青年迈向梦想。与党建相融合的“园长制”社会治理模式更是入选2023年全国“年度百佳园区党建品牌案例”,成为广东6个获奖案例之一。
“税易达”服务驿站、广州市首个“税费落实政策哨点”、黄埔区服务新质生产力政策宣传驿站……当地税务部门也充分利用园区的平台效应,加强“税园”合作,提升税收“共治力”。
“黄埔税务在园区设立了‘税易达’服务驿站,与我们签订了服务合作备忘录,在信息共享、涉税权益保障、税费政策支持、办税服务拓展、税企支部等5方面深化合作,多角度畅通园区300余家入驻企业的涉税诉求响应渠道。”据云升科学园的运营方广州云升天纪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文忠介绍,服务驿站为园区企业现场提供政策宣讲、问题咨询、业务受理、诉求征集等服务,让园区企业“足不出园”即享便捷的政务服务。
“作为还在发展中的中小企业,‘税易达’服务驿站相当于为我们搭建了绿色通道。”广州润和颐能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办税员黄枚桂说,通过驿站的服务群,企业的诉求响应更快,“像我们有业务急于申请提高数电发票使用额度,通过服务群里跟园区还有税务部门沟通,较快得到了回应解决。”
这样的孵化群在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止联和街,全区已建成10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其中国家级孵化器27家,形成了“创客空间(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大孵化器发展模式,“科小——高企——瞪羚——独角兽”科技企业梯次培育链条在不断完善,让一个科技型中小企业来了必能入驻一个适合自身的载体空间,心无旁骛专注发展。
增智:企业创新能力越来越强
科技型企业以技术立身,产品的“智”含量是发展的关键。如何更好助力企业增智增值、加快成长?创新构建“金镶玉”政策体系、“12345”审批服务体系、推出“上管老,下管小”全链条人才服务模式……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一直没有停止对制度创新的探索,当地税务部门也不曾停步。
2019年9月,我国首支纯专利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兴业圆融—广州开发区专利许可资产支持计划”(以下简称“该产品”)成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发行规模超3亿元,债项评级达到AAA级。知识产权证券化进一步点燃了从企业研发向知识产权转化的热情,通过为智力增值反哺研发继续为产品增智。
知识产权证券化属于创新金融新产品。据悉,国家税务总局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税务局为支持该产品顺利推进,组成专项专家团队,摸清摸透专利许可使用和开发转让、质押、售后回租、资产剥离和交付运作等8套不同融资方案在22个关键节点的税费差异,制定出了可操作、可预期的税务解决方案。
目前,全区已有包括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广州创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州中设机器人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共44家企业参加了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融资总额超10亿元。
企业研发增智步子要迈得更快更大,少不了基础科技的智力支撑。近年来,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引进科研院所等科技研发机构,打造“院地合作”新高地,打通院所技术转化渠道。目前已有广州实验室、大湾区国创中心两大“国之重器”,人类细胞谱系、航空轮胎动力学、慧眼三个大科学装置,集聚高水平研发机构1319家、汇集钟南山、施一公等院士项目121个,带动全区研发投入从2019年的170多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超400亿元。
2023年2月,“产学研一体化”粤税院士服务站(广州站)在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揭牌,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税务局成为广州市首个“产学研一体化”税收服务示范点。服务站为在穗院士及其科研团队以及在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方面做出特殊贡献的专家团队提供新政发布、政策辅导、办税指引、需求对接等功能于一身的集中站点服务,并在“产学研一体化”税收定制服务方面实施快速响应工作机制和清单化管理,建立一批税助科技“项目库”“需求库”和“人才库”,利用税收大数据分析研判相应涉税需求,提升税惠政策、税费服务的精准度和响应度。
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广纳院”)赵宇亮对这种定制服务很是满意,“税务部门积极落实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帮助我院顺利推进人才激励以及科研成果转化。目前,广纳院已引进超30个项目,聚集了800余人的高水平科研团队,已有12个重大项目落地产业化。”
2020年在此创业的澳门青年陈祥,在“产学研一体化”税收服务示范点重点服务对象之一的清华珠三角研究院的孵化扶持下,共建神农数字技术研发中心,研发出溯源链农产品综合交易平台,以数赋智茶叶、中药材溯源、检测等领域。清华珠三角研究院累计引进高水平项目团队60多个,建立研发平台30多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0余家。
展翅:“税路通”护航通全球
飞出园区、在更大的舞台展翅翱翔,是企业和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共同愿望。更充分的前置服务、更深层的国际交流、更多元的展示平台,作为广州首个外贸突破3000亿元的区域,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致力营造更优厚的“走出去”环境,助力企业扩大国际“朋友圈”,在国际竞争中锤炼壮大。据统计,从2019年到2022年,全区货物进出口总量增加了252亿。
基于此,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税务局于2022年成立了广州市税务局“走出去引进来”税收服务中心黄埔(开发)分中心和多语种税务青年工作室,积极嵌入地方共治共联矩阵,为企业开展海外市场拓展、技术对接、产能合作、投资并购等业务按需提供个性化服务,推动“税路通•粤通四海”服务品牌护航企业畅通世界舞台。
“毕业”于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加速器园区的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作为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服务于一体的高端装备提供商和智能制造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商,已获自主知识产权近900项,打造了汽车焊装高端设备的中国创造品牌,不仅实现了产品出口,还开始在海外承接汽车生产线设计制造。
“近年我们在技术创新与国际化业务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为我们打造明珞数字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全球总部积累了经验。而在国际化过程中,必然会面对境外缴纳的相关税费是否可在国内抵免等新的涉税事项。”副总裁兼财务总监王华燕说,税务部门“一站式”跨境税收服务和“一对一”税收专家服务小组给予了及时的辅导,“以海外承接汽车生产线为例,他们深入了解我们的进展、聆听我们的疑惑顾虑、研究当地税收制度,帮助我们顺利理清境外投产过程中涉及的出口货物、境外采购、外派员工、税款抵免等跨境税收问题,使我们能合法合规处理税务事项、预防跨境税收风险。”
今年6月,“服务引进来稳资落户,助力走出去行稳致远”沙特专场政策宣讲会在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64家有赴沙特投资意向的企业参加。
其实,沙特作为近年我国企业热门投资目的地,2023年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就与其建立了常态化工作联系机制,举办了海外投资涉税风险、科技创新政策、投资目的地税收政策及双波税收协定主要内容等多场专题宣讲会,为中沙双方企业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
“这类宣讲活动为‘走出去’企业提供了更深度的交流平台,像针对沙特贸易政策和相关税收优惠方面的分析解读,非常实用,大大增强了企业在海外市场稳健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作为成功案例之一,深工新材(广州)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桂峰分享了在沙特开拓市场的宝贵经验和参会感受。
冬日的广州还带着夏日余温,“不惑之年”的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仍处花样年华。推进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产业园项目、抢滩人工智能、集聚检验检测产业……更多新的故事在上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改革、创新、开放始终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使命和重要命题,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将继续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注入更强劲的动能。(王晓磊、童凡)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