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延边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纽带,绘就了一幅幅生动和谐的发展图景。在这片风光旖旎的土地上,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特色产业蓬勃兴起,文化交融中,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延边大地绚丽绽放。
9月13日,由延边州委宣传部组织的“‘民族团结齐奋进同心共筑中国梦’集中调研采访团”来到敦化市。
走进敦化市历史博物馆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映入眼帘的是写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题墙,鲜明有力的文字,让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瞬间涌上心头。随着不断地深入其中,详实的实物展示、逼真的场景模拟以及清晰的图文解说等,无声地诉说着从夏商周时期至民国时期敦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通过展现延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画卷,深刻诠释了中华文明延续不断的历史基因、中华民族凝聚不散的历史密码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邃思想与丰富实践。
该馆馆长史晓蕊介绍,今年7月19日,敦化市历史博物馆挂牌升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馆内精心设置了“华夏根脉·东疆相承”“战火淬炼·血肉相连”“时代感召·团结相依”三个展区,主要陈列有敦化市历史文物展(馆内藏品300件),敦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民间艺术展等。作为延边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核八翼”全域体验区其中“一翼”,该馆先后接待了5000多名来自敦化市企事业单位的30多个研学团队,其中包括市区中小学的学生1000余人,还有来自北京清华大学附中,哈尔滨、长春、吉林、延吉等地的研学学生。该基地先后被定为“吉林省科普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肩负敦化历史文化传播展示和课外教育研学等职能。
在敦化市第一中学,青春阳光的少年们怀揣着梦想与希望,穿梭在绿荫繁茂、干净整洁的校园里。夏日的阳光透过密集的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与少年们洋溢的笑脸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幅充满青春活力的美好景象。在这片充满了希望和知识的沃土上,他们勇敢探索,共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让梦想的种子在校园中茁壮成长。
敦化市第一中学校史馆就“隐藏”在校园的绿荫中,郁郁葱葱的树木遮挡住了校史馆的入口,为场馆增添了一丝神秘气息。
校史馆以“中国红”为主色调的文化长廊,展示了中共历次会议以及敦化地区各个时期的英雄人物。“中华民族一家亲,凝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展厅,以图文并茂的56个民族简介展板,展示了各民族优秀文化、历史成就和发展成果,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同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包容、相互尊重的平台。
敦化市第一中学校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于克强介绍,该校具有优良的革命传统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利用学校红色教育展室、校史馆、文化园、走廊文化等把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在教育教学中深挖各学科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课堂,融入活动,融入环境,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形、有感、有效。
敦化市胜利街道文苑社区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实施“133”工作法,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奏响民族团结工作曲,推动辖区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敦化市胜利街道文苑社区社区党委书记邵桂荣介绍,该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辖区总面积1.69平方公里,总户数为9656户,18640人,少数民族1022人,其中满族483人,朝鲜族380人,回族121人,蒙古族30人,土家族4人,景颇族2人,锡伯族2人。社区通过“共享直播间”、幸福学堂、演讲比赛、文艺表演等便民利民服务举措,为居民搭建了交流互动的平台,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了居民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让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该社区还推出了红石榴照相馆特色项目,免费为辖区居民提供妆造和拍摄服务,让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变装体验。“我是汉族,今天在社区的帮助下,穿上了漂亮的朝鲜族服饰,我的心里特别美。”辖区居民周胜荣高兴地表示,自己所在的社区工作人员特别热情,为居民们提供了许多特色便民服务,生活在这觉得特别高兴。
据介绍,该社区先后获得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省级“社区治理示范单位”、“侨胞之家”红旗单位、“书香润德”亲子阅读体验基地、优秀志愿者服务项目,州级民族团结示范社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市级“先进基层单位”等荣誉称号20余项。
近年来,敦化市坚定不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主线,强化政治引领,加强宣传教育,大力开展“三大提升”行动,持续增进各族群众民生福祉;以打造精品为目标,高质高效推进体验区、研学中心、互嵌式社区、示范学校、旅游促“三交”基地建设,着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李佳俐)
(延边州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