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昆明市东川区建好就业幸福里社区 让群众幸福“触手可及”

时间:2024-08-27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姜定才 云川 蒋佳静

昆明市东川区坚持“人社主导、企业运作、村社组织、群众参与”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就业幸福里社区建设,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就业服务,拓宽增收渠道,使15192名易地搬迁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就业率达91.68%,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坚实支撑。

东川区易地搬迁涉及8个乡镇(街道)68个村240个小组,有13个安置点8518户31674人,其中,易地搬迁劳动力16570人,是昆明市搬迁人口最多、城镇化安置率最高的县区。为此,东川区以就业“六步法”为基础,构建“就业幸福里社区”工作体系,筑牢工作平台,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使幸福里社区真正成为社区群众的就业平台、希望平台、幸福平台。

幸福里社区建设有特色

一个平台完善就业体系。东川区人社局筹集资金80万元,协调办公场所,建设以就业“幸福里”社区为主的服务平台,完善功能设施,织密全区就业服务网。在城区建立标准化就业“幸福里”社区服务平台1个,面积360平方米,设置用工服务、自助服务、劳动维权等功能区;在洗尾嘎、铜源、铜润等社区建立就业服务站4个,帮助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同时,为满足零工市场发展需求,建设零工市场服务站1个,占地240平方米,功能齐全,服务措施完善,开展信息发布、人岗对接交流服务等。

一套制度压实就业责任。明确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党组织一把手负总责,“三级书记”抓就业。制定行业部门就业工作责任清单,细化就业职责任务,齐心协力抓就业。出台就业幸福里社区“平台管理服务、就业介绍服务、用人招聘服务”等制度,规范化、专业化抓就业。建立工作考勤、目标考核、民主测评制度,压实服务主体和工作人员责任,严格纪律抓就业。

一支队伍抓好就业服务。配齐就业“幸福里”社区、就业创业服务站(点)和“零工市场”的工作人员、联合就业信息员,社区网格长和网格员,对就业“六步法”进行流程再造,实现扩面增效。数据摸底、敲门问需更精准,对社区劳动力就业和技能情况按月调查、动态更新、建立台账,准确掌握群众就业、培训等需求,夯实服务基础。找岗、送岗、培训更有效,今年以来,通过沪滇劳务协作、昆明主城区帮扶平台、外出务工联络站等,储备省外就业岗位1万余个;依托区内重大产业项目、园区企业、农业产业、以工代赈等,提供区内就业岗位1万余人次;开展劳动技能培训1000余人。建好用好就业信息数据,通过智慧化社区管理平台、社区微信群、抖音等,开展线上就业服务。

幸福里社区幸福社区群众

就业组织强起来。通过就业“幸福里”社区建设,东川区进一步加强了党对就业工作的领导,形成各级各部门齐抓就业、共担责任的良好局面,提高了市场化服务就业能力,目前,全区共有21家村级劳务合作社,构建了“党建引领、人社主责、部门参与、市场运作”的有效组织服务体系。

产业队伍大起来。今年以来,东川区服务川金诺、忠祥纸业、恩溪服饰、艾福思电子科技、东昌金属等企业56家,春晓农业、龙洞果轩、中毓蓝莓等农业企业110家,保障了东川港、角家村光伏、以工代赈等重大项目用工需求。培训机械、农业、电商、乡村CEO等技能人才4000余人,进一步擦亮了东川“安保、拆建、医护、电工”等五大劳务品牌,新增东川“开花洋芋”新农人、面条匠人等劳务品牌,提升壮大了产业工人队伍。

就业服务优起来。铜源社区有易地搬迁群众2765户11628人劳动力5885人,依托就业“幸福里”社区人社部门、劳务公司、劳务专业合作社等提供的各项服务,2024年上半年实现就业5500余人,其中区内就近就业2800人。还利用约800平方米轻加工场地,把企业手工活订单搬进社区,帮助社区中老年群体9000人次增加务工收入约27万元,人均增收约30%。

东川区标准化“零工市场”,每天一头挑起300多名零工就业重任,一头满足近20家用人单位用工需求,变“企业找人、零工找活”为人岗相适。还利用城区信息、位置等优势,销售种植企业农特产品,实现零工、用工单位、劳务公司共赢。

就业形势好起来。东川区31674人易地搬迁群众享受到了家门口的就业服务,转移就业率91.68%。其中,脱贫劳动力9456人,转移就业8808人,转移就业率达93.14%。搬迁群众2024年前两季度累计人均纯收入达7360.52元,工资性收入5986.64元,占总收入的80%以上。群众还享受到便捷、温馨、人性化的就业服务,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进一步增强。(姜定才、云川、蒋佳静)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