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至20日,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主办,广东各地级以上市党委宣传部等单位承办的2024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火热展开。藉此机会,8月20日上午,位于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内的“花城书房”正式向公众开放,这是2022年以来,广州因地制宜在全市范围内打造的特色阅读空间品牌。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市版权局)局长陈晓丹,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常务副总经理杨斌,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革命文物处处长伍向阳,广州新华发行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志锋,东莞鸦片战争博物馆副馆长黎亦淮,三元里街党工委书记肖秀玲、人大三元里街工委主任彭剑英,广州博物馆馆长吴凌云等领导嘉宾出席仪式,并为书房启用揭幕。
(揭幕现场)
走进“国保一号”,感悟人民英雄故事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写到:“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这是对近代以来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的最高评价。1961年3月,“三元里平英团旧址”成为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列于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类001,因此人们亲切地称之为“国保一号”,这足以看出该旧址在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中的重要意义。目前,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广东省红色旅游示范点、广州市党员教育基地和广州市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随着时间推移,到纪念馆参观的市民,尤其是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日益增多,他们希望探访这座在历史教科书上赫赫有名的三元古庙,聆听“国保一号”更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阅”享抗争历史,打造“研究+阅读+惠民”的文化空间
为向游客观众和历史爱好者提供更多了解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历史的特色阅读空间,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在市委宣传部指导下,广州博物馆以微改造的理念对纪念馆加以提升,专门打造了以鸦片战争相关历史研究书籍为亮点的“花城书房”,该书房的落成必将成为三元里抗英斗争研究的一块阵地,是“国保一号”活化利用的又一举措。
为满足读者不同的阅读需求,纪念馆增购了105种、共340册与鸦片战争历史相关的精品书籍,加上馆藏原有书籍合计总数超过500册,种类包括党的建设理论著作、国内外学者关于鸦片战争档案文献汇编、鸦片战争历史专著、晚清时期广东先进知识分子年谱传记及著作、明清时期海防研究论著、岭南历史文化读本、青少年历史文化读物等。从适合青少年阅读的鸦片战争历史故事绘本,到可供专业研究的档案、文献材料,一应俱全,当中不少更是珍贵稀缺图书。《清宫林则徐档案汇编》(全套30册)、《林则徐全集》(全套10册),涵盖了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奏折、日记、书信、诗词等文献,是目前研究林则徐在广东禁烟和反抗外来侵略历史最为全面的史料汇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全套6册)是学习、研究鸦片战争历史的必读书目,收录了150种中外著作史料,个别书籍更是全书抄录,如马克思、恩格斯论鸦片战争、英国对中国的军事侵略及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等,我们都可以从中看到原始文献记载。
除了聚焦国内鸦片战争的文献和专著外,读者还可以在书房里阅读到《英国国家档案馆藏鸦片战争史稿》、《鸦片政权中国英国和日本》《制造为王:发明、制造业、工业革命如何改变世界》等相关外国文献和专著,站在全球视角学习研究这段屈辱与抗争并存的历史。
此外,“花城书房”对公众开放后,还将以宣传推广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历史为主要内容,立足社区、服务群众,探索全民阅读与文旅融合的创新形式,策划举办名家对谈、专家讲座、学术研讨、读书分享、文化交流、非遗体验等配套活动,营造书香满羊城的浓厚氛围,助力“博物馆之城”建设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持续迈进。(梁慕瑜)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