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从治水到兴城——老城市新活力命题下的荔枝湾涌更新历程

时间:2023-12-29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佚名

荔湾因水而生、因水而兴,自古水系发达、河网密布,素以“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和“水秀花香”而著称,珠江干流从城区中间穿流而过,加上大坦沙岛,形成了“一江三岸、百里河涌”的水系格局。水既塑造了荔湾千年商都的内在基因,也折射出荔湾日新月异的发展进程。近年来,荔湾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确立123水务高质量发展路径,全力推动水务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江河安澜、秀水长清、人民幸福的生态荔湾,取得了显著成效。水安全保障网构建形成,建成以堤围为单元、以河涌水闸和排涝泵站为主的防洪(防潮)排涝体系,打造驷马涌(荔湾区)和大坦沙两个海绵城市示范片区,整治内涝点17个,近几年全区未发生主干道路、节点式、大面积的内涝问题。水生态环境大幅改善,累计完成48条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改造,建成1690个达标排水单元,新建污水管网近500公里,黑臭水体全面消除,省考东朗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新建水秀花香碧道73公里,鱼翔浅底、水清岸绿的优美水环境初步形成。供用水管理体系提档升级,顺利完成城中村水改工作;实施老旧小区供水改造3.4万户,打通群众用水“最后十米”,让13万余市民喝上安全、放心的自来水;成功创建国家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区,区域用水达到总量和效率“双控”目标。治水体系和能力朝着现代化转变,全面实现河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从“建立”到“见效”的提升,以河湖长制为引领,整治村级工业园67个,查处散乱污染源724宗,拆除涉水违建43万平方米,实现治水工作效能跃升。

荔枝湾涌位于广州市荔湾区西关一带,是西关片区湿地和水系的总称,集雨面积约3.85k㎡,明涌段长约2.7km。从“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到羊城八景“荔湾渔唱”,从老广州人挖湖的集体记忆,到亚运会前的揭盖复涌,从端午泮塘扒龙船的盛景,到中秋永庆坊月亮桥的火爆,它见证着广州老城的岁月变迁,联结着广州人民的记忆情感。荔枝湾涌后因改为污水暗渠深藏地下,迎亚运时期,荔湾区着力推进荔枝湾涌揭盖复涌,复原荔枝湾水系格局,极大改善城区景观环境,成为广州河涌改造的典范。13年过去,设施老化、照明不足、养护不够等问题日渐显现。2023年,荔湾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从解决涌边夜间照明、出行安全等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出发,在充分听取属地街道社区、周边居民群众、两代表一委员和原荔枝湾涌综合整治工程设计专家等各方意见后,本着厉行节约的原则,启动实施荔枝湾涌滨水环境整治工程。工程以微改造的手法和“绣花”功夫,通过开展空间优化、驳岸修补、功能照明、绿化美化、文化标识等,尽量保留河涌岸线原貌,对沿岸滨水环境进行优化改造提升,恢复西关水文化和老广州传统生活形态,努力为群众营造更加舒适、安全的滨水生活环境,不断提升群众治水幸福感和获得感,探索从“治水”到“城靓”再到“兴城”的营城逻辑,让老城市焕发新活力。

一、以水环境破题,夯实荔枝湾生态本底

荔枝湾涌这条珠江支流承载着广州水城记忆,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旧时河上泊着许多渔家小船,灯火通明,游人如织,热闹非凡,“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形象描绘了荔枝湾自古以来的美景,荔湾因此而得名。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随着人口快速增长,工业迅猛发展,荔枝湾涌部分河道被填埋占用,部分河段被掩盖成为暗渠,水质也遭受污染。“黄梅时节,红荔枝头”的“岭南第一景”从此埋进地下,“荔湾渔唱”的美景戛然而止。

水是荔枝湾的基底。只有水质好了,沿岸绿了,环境美了,才能更好传承水文化,市民才会亲水、乐水、爱水、护水,畅享优质水生活,方能水到渠成发展水经济。治理水环境是荔枝湾涌整治提升的万里长征第一步。为恢复荔枝湾水系,复兴西关文化,荔湾区利用荔枝湾涌开门见河的天然优势,把治水工作作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重要方向,坚持河长领治、部门联治、社会共治,积极破解中心城区水务工程施工难、交通疏导难、管线迁改难等重大难题,攻坚推进荔枝湾涌揭盖复涌、岸线整治、流域清污分流、污水系统升级改造、防洪排涝体系完善、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等综合性整治工程,实现荔枝湾流域清污分流、截污闸常年开启。如今荔枝湾涌水质稳定达到IV类水标准,片区防洪排涝标准达到20年一遇,重现“荔湾渔唱”和“水秀花香”的动人美景,成为广州河涌综合整治的典范,先后接待中央、省、市级领导和社会名流以及海内外人士300多批次,唤醒了深藏在广州人心中的“水城”记忆。

二、以水文化立题,打造西关水客厅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州、亲临荔湾永庆坊,要求广州要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荔湾区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绣花”功夫持续开展高标准、高质量城市建设。本次荔枝湾涌滨水环境改造将水系资源与西关文化有机结合,项目围绕高质量推进荔湾湖公园片区建设管理专项工作,以历史记忆和生活温度为切入点,通过穿针引线、串珠成链手法,生动演绎沿岸老桥梁、老场景、老地名、老荔枝、老符号等在地文化符号,以荔枝湾涌“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千年水脉,串联荔枝湾景区和泮塘五约、永庆坊、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接续古荔枝湾“海山仙馆”“红云十里”的文脉,复兴西关文化,再现“荔湾渔唱”美景,打造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西关水客厅”。

(一)演绎老桥梁:塑造五“月”十二桥

荔枝湾涌从逢源路起,至永庆坊止,水面共有龙津桥、德兴桥、大观桥、至善桥、柔济桥、时敏桥、银钩桥、羽扇桥、多宝桥、抱月桥、叠月桥、虹月桥共十二座不同时期风格各异的桥梁。项目实施“一桥一策”改造,以桥体安全修补为主,运用桥名文化标识,增强在地性和识别感,以桥串景,讲好荔湾故事。此外通过以“月相•桥”为主题,优化照明设计,突出桥与水的呼应,营造简洁温暖的夜间氛围,其中银钩桥、羽扇桥、抱月桥、叠月桥、虹月桥五座桥,基于原设计的桥拱高度,配合照明倒影效果,演绎出峨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的月相变化。

十二桥的点睛之笔当属热门打卡点“月亮桥”(叠月桥),叠月桥每年中秋吸引游客无数,成为现象级网红打卡点。为进一步营造月亮的纯净倒影效果,本次改造着力优化照明光色,强化月亮桥“水中月”的锐度,桥水呼应,成为水岸的点睛之笔;设计人员根据拍摄角度,新增六处拍照打卡点及指引标识,引导市民与月相主题互动。

(二)重现老场景:重现荔枝湾“笔墨纸砚”

荔枝湾涌龙津桥附近人文荟萃,有梁家祠、文塔、泮溪酒家、西关大屋等风情建筑,是“西关水客厅”的集中展示节点。本次改造,尊重原经典设计,完善设施功能,恢复荔枝湾大石头节点瀑布,跌水打落在青卧石上寓意“源远流长”;恢复梁家祠码头亲水平台和跌水水景;恢复六合砚台跌水,黑色砚石字刻水中寓意“文思泉涌”;恢复文塔“妙笔生花”,增强文塔广场人文氛围,再现荔枝湾“笔墨纸砚”特色水景观。

(三)恢复老地名:恢复时敏学堂、柔济医院,保留红砂岩老桥座

时敏桥得名于时敏学堂,它是清光绪年间广东第一个新式学校,如今仅存的时敏桥保留着这一段记忆。时敏桥、柔济桥的桥底原是脏乱的过道,如今粉刷一新,改造为时敏学堂公园,柔济桥也变为休闲拍照的景点。改造中还特地保留了红砂岩老桥座,红砂岩最早在南越国时期使用,后多用在城墙、桥梁、墙基、柱础等中,如今原样裸露,变为桥下科普点,向路人科普了广州城建的一段历史。

(四)保护老荔枝:迁植百年丹荔

原植于流溪河畔的百年荔枝树,上世纪30年代遭日寇斧砍,后迁植于时敏广场,与时敏古桥相映成趣,再现百年老荔枝树芳华。

(五)融入老符号:在地文化符号

以“推开满洲窗,看新荔枝湾”为理念,以文化基因形成文化符号,把满洲窗的套方、云纹、如意、风车纹、八角锦等纹理融入设计细节,让亲水护柱、标识系统、台阶地刻、铺装纹理、树池收边等处处可见满洲窗文化符号,增强在地文化的故事内涵。

沿岸定制一系列荔枝湾城市家具,设置传统水乡座凳、岭南特色庭院灯、石雕拉链栏杆、青砖矮墙、黄铜地雕、时敏广场旧材回用等在地化设计,统一地域风貌,配合两岸街区建筑,实现全景西关风情。

三、以水生活解题,拓展城市滨水空间

用微改造手法,以桥入街,除了桥身本体以外,以桥头、桥底、驳岸空间改造作为引导市民游览荔枝湾及加强周边街区联系的重点,以人的活动为中心,增强体验感和舒适度,真正做到还岸于民。

(一)新增两处桥头广场、两处桥下空间、一个口袋公园,打开1200m2公共空间

改造针对周边老街区开放场所少、缺乏亲水公共空间等问题,将沿岸原封闭、闲置空间变成开放活动场所。改造后新增时敏广场、多宝广场两处桥头广场,时敏桥、柔济桥两处桥下空间和十二桥文化口袋公园,在周末和节假日起到聚人气的作用。

时敏广场改造,把原密集遮蔽、多高差的入口空间变成通透疏朗的桥头广场,扩大公共空间面积,优化无障碍功能,提供畅顺通达的交往场所,注入文化标识、特色铺装等精细设计,唤起老居民记忆。

多宝广场改造,则将日久失修、潮湿地滑的错落空间优化为多宝桥头的珍贵开放场所,保留无障碍功能,为游人提供驻足休憩的开放共享台阶,种植造型斜飘冬青与宫粉紫荆增强广场空间与多宝桥、紫荆驳岸的联系。

新增十二桥文化口袋公园,将无人使用的器材空间变为讲述十二桥故事的口袋公园,创造河涌与街巷入口联系之眼,为街区居民提供日常休憩场地,十二桥文化地刻吸引游人停留,四季皆清凉的座椅设计为居民提供更多休息设施。

(二)多层次开放亲水驳岸,优化1300m绿化水岸

亲水驳岸在保留原有栈道的基础上贯通改造,新增安全提示栏杆、提示照明、警示牌等,为市民提供安全舒适的散步路径,拉近市民与荔枝湾涌的距离,把原来长满杂草不足1m的隐蔽临时路变为3m宽的安全步道,打通2个滨水步道断点,形成步道、绿化、驳岸的多层次亲水公共空间。

沿线绿化花化采用通透的植物配置手法,打开沿线密闭场所,重要节点配植阴生花境,植物搭配兼顾四季景色变化,春赏花、夏遮荫、秋观叶、冬看姿,给游人沿线放松惬意的感受。

(三)优化功能照明,改善夜间出行环境,擦亮夜游品牌

本轮改造主要对柔济桥至多宝桥段的两岸照明进行优化,优先保证亲水步道功能照明,补充步级安全、驳岸提示、广场补光等,让过去的摸黑出门改善为安全散步夜环境;其次,更换老化灯具,借助已有灯光,调整扰民的彩光和迥异光色;最后,对码头、桥梁、重要建筑等进行点缀式照明,唤醒水乡文化记忆,擦亮荔枝湾夜游品牌。

四、以水经济答题,转化河湖生态效益

荔枝湾涌改造后,把荔湾湖、西关大屋、永庆坊等重要景点进行串联,实现片区融合,带来休闲与旅游的大量人流,使“变水为财”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散,打响“西关文化片区”品牌。在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西关文化片区热度创新高,8天累计接待游客达到119.6万人次,其中永庆坊片区客流量超百万(达106.3万人次),同比增长106.4%。

面对新时代的新命题,作为老城市新活力引领区的荔湾,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福祉、改善民生作为推动水务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实举措持续推动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荔枝湾片区焕发新活力,通过治水兴水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书写出新时代城市建设的新答卷。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