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设为全国生态日。2023年的首个全国生态日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主题。
8月15日上午,由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广州市南沙区民政局、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南沙分局、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指导,广州市海洋双碳研究会、广州市法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组织合作发展中心生态文明建设专项工作组等社会组织主办,广东政协港澳青年人文交流基地、广州市妇女儿童福利会、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法院、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检察院等单位联合支持举办的“大湾区文化交融,青少年生态同行——粤港澳大湾区(南沙)未成年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揭牌仪式暨‘全国生态日’文化交流研学活动”在南沙区万顷沙镇举办。这是为了增强粤港澳三地未成年人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和认同,提高粤港澳三地未成年人沟通互融意识,提升未成年人的家国意识,激发他们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融入国家战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举办的“全国生态日”主题活动。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此次活动,粤港澳三地青少年齐聚湾区,正是全面贯彻“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战略定位的具体体现。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和先锋队。活动旨在搭建粤港澳大湾区(南沙)未成年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加强未成年人生态文明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行动的生态文明建设大格局,助力高质量发展,支持绿色湾区建设。
活动伊始,主办方为来自粤港澳的小朋友们提供了形式丰富多样的小游戏,并且有互动学习场景可以让孩子们亲身参与,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学习环保和低碳意识。在生态环保互动小游戏中,他们可以模拟环境保护行动,了解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解决方法。在红树林知识互动中,他们可以观察和了解红树林的生态系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启动仪式上,粤港澳三地青少年代表还共同宣读了《粤港澳未成年人生态文明教育倡议书》,倡议“粤港澳三地青少年认真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觉践行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垃圾分类,低碳出行,节约资源,爱护环境,从我做起。保护生物多样性,关注海洋生态系统,守护身边红树林,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粤港澳大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
接着,由广州市政协、南沙区政协及区领导等同志为粤港澳大湾区(南沙)未成年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进行揭牌。本次揭牌仪式代表着粤港澳三地将携手开启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该基地充分利用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多方资源,针对青少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更好地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为建设美丽湾区作出贡献。
仪式结束后,粤港澳三地的孩子们来到万顷沙镇红树林生物多样性示范点,一起启动了“我与红树林一起成长公益认养计划”公益项目。生态文明教育要从孩子抓起,只有紧密链接好事物与人的联系,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才能代代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也强调:红树林是“国宝”,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绿色发展,一代接着一代干,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中国,为保护好地球村作出中国贡献。
最后,在志愿者们的协助下,孩子们体验了栽种红树林幼苗,他们有的挖坑、有的填土、有的浇水,一气呵成,现场欢乐声一片。没用多久一排排整齐的红树苗就被整齐地种下,孩子们心中保护生态环境的的意识此时也在心中扎下了根。
生态文明教育不但要培养青少年的生态文明价值观,更要培养青少年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能力,让广大青少年亲身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践行生态文明教育。切身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从“竭泽而渔”的短视发展的“泥淖”之中突围出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走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道。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