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绿我涓滴 会它千顷澄碧”——吉林辽源大力推进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走笔

时间:2022-04-26来源 : 人民网作者 : 王茵 张英 夏景明

辽源市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因东辽河发源于此而得名。

2021年,辽源市以全国第五名的成绩,通过财政部、国家林草局组织的竞争性评审,获批国家首批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

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恢复生态、涵养水源、构建辽河流域生态系统保护体系,辽源举全市之力,闯出了一条生态与生计并重、增绿与增收双赢、资本与实业携手、项目与产业贯通的高质量绿色发展新路。

水源“涵养林”成为致富“聚宝盆”

三月,乍暖还寒。

东辽县辽河源镇柞树涵养林示范基地,经过一冬天严霜重雪的考验,漫山遍野的柞树顶着满头黄叶,从容等待着春的召唤。

“别看它现在冬眠了,但新芽发出前,枝头那些黄叶决不会轻易落下。”基地负责人郭立军端详着他的3000亩柞树林,眼里满是欣慰。

他告诉记者,这个涵养林示范基地已被纳入辽河流域水源涵养林建设项目,并列入《吉林省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综合规划(2018—2035年)》中。

据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的实施和规划的制定主要是针对东辽河上游生态空间萎缩、生态基流少、污径比过高、水体自净能力差等问题。

东辽河发源地,这曾是辽源人的骄傲,但由于生产生活不断挤占林业空间,造成森林生态系统退化、涵养水源功能下降、河流断流情况加剧。

2019年3月,辽源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基于辽源处于东辽河源头、长白山余脉的地域特点,决定把大规模植树造林作为解决东辽河流域水污染问题的治本之策,精心谋划和启动了“百万亩造林工程”。工程主要对全市被侵占的林地、水库周边、河流两侧缓冲带、容易对黑土地造成风蚀水蚀且不宜耕种的山坡地、国省干道及乡村公路两侧开展造林。

在造林种树上,优先选择以红松果林为主的坚果类、以黑果花楸为主的长白山浆果类、以元宝枫为主的木本油料类、以柞树为主的放养类和以龙丰、龙冠、梨等为主的林果类“五大板块”经济林。

郭立军的柞树涵养林正是这“五大板块”之一。他说,柞树浑身都是宝,柞蚕这几年更是市场行情看好,价格一路上涨。自己的这些柞树已栽植了三年,正是放蚕的好时候。“从1龄蚕起到最终结茧大概要花45天时间,等蚕长到5龄老熟开始结茧,从结茧到收获蚕茧还需要15天时间。也就是说,整个生长过程为两个月左右,这期间,蚕虫、蚕扣、蚕蛹、蚕茧都可以卖钱,而且价格不菲。除此以外,我还在柞树林下间种大豆,每亩最多可打400斤。”

在郭立军眼里,这3000亩柞树林俨然成了他的“聚宝盆”,可在东辽县林业局崔英健心中更看重的是柞树的生态效益。“柞树是辽源市土生土长的本土树种,更是世界性的水土保持优势林种,除了具有耐寒、耐旱、耐瘠等特点外,其林地吸水率和截留雨量都高于松树、杉树、桦树、刺槐林及多种针阔叶混交林地,柞树矮林截留降雨量可达36.1%。大面积栽植柞树,对于涵养水源、恢复生态、调节小气候、防止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

辽河源柞树涵养林示范基地

贫瘠小山村变身振兴“领头雁”

“百万亩造林工程”的实施,不但为东辽河流域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也为乡村振兴铺平了道路。

在辽源市龙山区寿山镇,蒋卫阳是上上下下公认的“能人”。能在哪儿?“脑子灵、心眼儿活、能挣钱、能带领村民致富呗。”

2013年,把自己的建筑公司开得风生水起的蒋卫阳毅然回乡,当上了村委会主任。

当时的永治村村屯环境脏乱差污不说,村集体收入更是一分钱没有,村部账面收入为零,全村三分之二村民年收入仅3000多元。

可到了2020年,在蒋卫阳的带领下,永治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35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永治村先后被评为辽源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A标准示范村”、吉林省“最美村屯”、吉林省“精神文明示范村屯”、吉林省“十佳美丽乡村”“全国精神文明村”,还成功入选第一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

总结致富秘诀,蒋卫阳坦率承认:自己只是抓住了国家“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契机,在增绿、复绿、补绿中找到了来钱道儿,在“百万亩造林”中找到了突破口。

蒋卫阳告诉记者,自打当上村书记的第一天起,他就把注意力放在了林地清收、抢救性复绿补种上,“脑子灵、心眼儿活”的他把清回的林地用于苗木繁育,“绿有了,钱也来了”,每年春植期间,他的苗木都供不应求。

说到“百万亩造林工程”,他更显兴奋:“这是多好的事儿啊,既能改善环境,又能创造收入,咱可得抓住机会。”通过多次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征集各方意见,蒋卫阳和村干部确定了种果树、建田园、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思路。

“两年来,我积极学习果树种植方面的专业知识。为确定种植品种,我带领村班子四处考察学习,几乎走遍了东北三省。为解决资金问题,我和村里18名村民成立了顺阳种植专业合作社,我个人向银行抵押了自己的公司、房产及车辆。我们先后建起了应季特色采摘园区,栽植包括李子树等26万余株果树。明年果树将全面进入盛果期,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达到100万元以上。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永治村环境美了、村民富了,成为小有名气的旅游村。”

2021年,辽源市成功获批东辽河流域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是全国20个国土绿化试点城市之一,也是吉林省唯一一个试点城市。这一消息更加坚定了蒋卫阳“点绿成金”的信心。截至目前,他带领村民共栽植李子树23万棵、杏树3万棵、梨树800棵,培育各种果树苗及绿化观赏树苗150余亩,林下种有赤芍、蒲公英、防风、柴胡等中草药,培育了以观光采摘为主题的各类特色种植基地5个,共建大棚50栋,用于种植樱桃、李子、桃、葡萄等,并打造了以3A级景区龙泉湖山庄为中心的景点和本土“农家乐”。同时,在土地裸露山体先后种植红枫、暴马丁香、红松等共计30万棵,使全部山体得到绿化,昔日的贫瘠山村,如今已是妥妥的乡村振兴“领头雁”。

东辽县水源涵养林基地

绿化“好政策”成为致富“金钥匙”

在辽源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百万亩造林工程,瞄准国家支持的政策方向,辽源市先后组织实施重点造林项目3个。一是辽河流域水源涵养林建设项目。该项目列入《吉林省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综合规划(2018—2035年)》中,并予以吉林省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专项资金2.5亿元。二是东丰县、东辽县林业专项债项目。项目建设期均为2020-2021年,争取地方专项债资金3亿元。三是东辽河流域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5亿元。这些项目的谋划和争取,为生态造林提供了资金支撑。

其中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总投资30249.0万元,项目建设期为2021-2022年。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提升森林质量,提高生态碳汇能力,有效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吸收有毒有害物质。项目建设还可带动林农和林场待岗职工4500人就业,提高林农和林场待岗职工收入,促进民生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调整和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促进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该负责人表示,为推动项目实施,辽源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创新投融资体制、拓宽融资渠道和途径,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管理市场化,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资、市场运作的机制和模式。辽源市组建了辽源绿色生态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从事农业、林业、水利、生态环境等领域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利用、资源开发及相关领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投融资、建设、运营和服务,国有资产的管理与经营等业务。

辽源市委、市政府还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印发辽源市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领导小组的通知》《辽源市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大清收还林等工作的通知》,指导造林工程稳步、有序开展。建立健全了造林工程检查监督机制,加强建档建制等基础工作,对工程实施的全过程实行有效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市委、市政府两办督查室定期对县(区)开展造林工程情况进行督查。制定造林工程检查验收办法,进一步规范百万亩造林工程的管理与监督。各县(区)政府责成相关部门,市林业局抽调专业人员分别组成检查组,对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和抽查,准确掌握各县(区)具体建设情况。

辽河源镇安北村辽河源头涵养林

依托“小树苗”引来富民“大产业”

回乡创业,把“宝”压在黑果花楸上,投入2000余万元建起了林业科技开发公司,专门从事黑果花楸的种植、研发、加工、生产、销售。这个人,就是辽源市东丰县德厚福林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汪亮。

汪亮告诉记者,自己早前在沈阳市从事园林绿化工作。2008年,他们公司在与科研单位合作过程中,了解到黑果花楸的开发价值,于是专门组团去北欧考察,并引进了适合北方气候条件的种植品种。

2019年,辽源市启动“百万亩造林工程”,以黑果花楸为主的长白山浆果类是“五大板块”之一,东丰县委、县政府领导了解到他的情况,专程拜访,希望他能回乡发展。几次接触过程中,汪亮觉得自己该回老家做点事了,而且东丰的发展环境也确实给自己提供了空间和舞台。

在拉拉河村,映入眼帘的是大片大片长势良好的黑果花楸。汪亮说,自己栽植苗木70万株,今年开始接果,明年将进入成果期。在县里和镇里的帮助下,他谋划了黑果花楸种植加工生态旅游三产融合项目,共分三期推进,一期种植黑果花楸120余公顷,年产300万斤,可实现收入5000余万元,目前已基本实现预期。二期围绕黑果花楸果汁、果酒、保健品等深加工产品,现已建设9600立方米高标准冷库一座、700平方米高标准产品展示房一座、大型电力变压器一座及其他辅助设施等,计划今年年底前完成设备购置和安装调试。三期将争取8200万元专项债,以“冠军之乡”和“红色旅游”为主题,建设千亩黑果花楸产业园区,塑造农耕体验特色民宿,建设产品展示开发中心。致力于打造一个集城市近郊、网红打卡、求知体验、亲子游玩等元素为一体的旅游区。

“五大板块”经济林树种兼具生态价值、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通过延伸产业链上下游,带动林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逐步推进红松果材林基地、林木种苗基地、经济林基地、林下种养基地、生态旅游(康养)及森林研学基地和林产品产业园区“五基地一园区”建设,持续释放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是辽源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实施路径。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围绕黑松和樟子松成熟林改造,辽源市已争取到省林草局红松经济林发展试点市。围绕党中央提出的“双碳”目标,争取纳入省林草局碳汇试点市,就森林碳汇项目寻求深度合作,争取早日实现碳汇交易。

据林业局负责人介绍,下一步,他们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工程进展。一是实施东辽河流域水源涵养林建设,“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3.5亿元,造林6.53万亩。二是继续推动实施东辽河流域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2022年计划投资1.54亿元,完成国土绿化3万亩;三是推进辽源市红松特色产业基地试点建设项目。计划到2025年投资2.4亿元,营造、培育红松林13.4万亩。四是启动三北“绿色生态屏障”示范项目。五是跟踪推进吉林省长白山珍稀种质异地保存实验基地项目,省林科院正在准备分区规划。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辽源人以构建辽河流域生态系统保护体系,绘就“千顷澄碧”。(辽源吉D微风记者王茵、张英、夏景明有改动)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