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的青石板路,琳琅满目的街边小店,历史悠久的古民居……走进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团山村,处处充满了历史文化气息。
村里的一间小杂货店门口,店主张丽芝和丈夫王太荣坐在外面晒太阳,“这个店是村里的公房,前几年村里照顾我们两口子,把公房租给了我们。”张丽芝今年57岁,患有小儿麻痹后遗症,行动不便。王太荣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情况时好时坏,这个小店,是一家人生活的指望。
2006年,团山村被列入“世界纪念性建筑保护遗产保护名录”。慕名而来的游客愈来愈多。见村子热闹起来,张丽芝和王太荣商量后打算开一个小杂货店。按照相关规定,申请营业执照后,就不能享受国家的低保补助,对这一点,两口子态度坚定:“我们要自食其力,不给国家‘拖后腿’。”
考虑到张丽芝家的特殊情况,村里决定把一间公房租给她家。小店开业后的第二年,张丽芝向当地烟草专卖局提出申请,成为了一名零售户。
团山村古民居布局丰富,包揽云南传统民居中“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跑马转角楼”等滇南典型古建筑样式。每每遇到游客,热情的张丽芝都会主动向他们介绍村里的情况,同时也细心地提醒游客在游览时注意保护这些有着上百年历史的文物。
随着游客的接踵而至,当地烟草部门的片区客户经理建议张丽芝增加手编草凳、簸箕等具有团山特色的民族手工制品,小店生意蒸蒸日上。
团山村口的荷花园每到夏季就会形成一片花海,村口的一条小河缓缓流过,成片的水田、房前屋后的花草,田园风光甚美。张丽芝说,在这样美丽的环境中开着店,觉得非常幸福,“现在儿女也长大了,生活越来越有盼头,我们会把小店好好经营下去。”看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张丽芝笑着说道。(李静双 马晓翔 张丽君)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