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意见》提出,通过“外引新量”与“内生增量”并重,努力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微型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枝繁叶茂”的发展格局。
2025年规划目标出炉
《意见》明确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到2025年,市场主体多起来。全区市场主体数量达到24.15万户、年均增长15.45%,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数量达到24户;全区企业数量实现倍增,达到11.35万家、年均增长18.67%,每千人拥有企业数量达到11家。
市场主体大起来。到2025年,全区“四上”企业数量达到764家、年均增长10.90%,力争实现倍增。大力扶持“链主”企业,积极推进延链补链强链,支持“链主”企业发展壮大。
市场主体活起来。到2025年,全区市场主体活跃度达到70%;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区GDP比例达到45%以上;新增市场主体提供就业岗位77万个以上。
市场主体强起来。到2025年,全区企业在上榜世界500强上取得突破、更多企业上榜中国500强力争上市(挂牌)公司数量达到4家以上;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三倍增”行动计划,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20家以上;有效注册商标拥有量超过4万件,“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60个以上。
组合拳助推优化营商环境
《意见》指出,要树牢“抓发展必须抓产业、抓产业必须抓市场主体培育”的鲜明导向,从提高登记便利化水平、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强化财税金融支持、强化要素保障、提升创新创业活跃度、切实减轻经营负担、维护公平公正市场秩序、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加大招强引优力度、畅通政企沟通渠道等10项举措,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市场主体倍增,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以上举措的基础上,《意见》还提出了6项重点任务。将实现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倍增。到2025年,全区农业企业达到808家,年均增长19.10%。其中,全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96家,年均增长15.20%;工业企业倍增。到2025年,全区工业企业达3175家,年均增长17.5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0家,年均增长11.30%;建筑业企业倍增。到2025年,全区建筑业企业达到13257家,年均增长18.17%。其中,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达到256家,年均增长10.70%;
此外,实现商贸企业倍增。到2025年,全区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企业达到37639家,年均增长18.54%。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企业达到209家,年均增长11.40%;实现服务业企业倍增(不含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企业)。到2025年,全区服务业企业达到58713家,年均增长18.96%。其中,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达到39006家,年均增长15.20%;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达到174家,年均增长10.10%;实现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倍增。到2025年,全区中小微企业达到103118户,年均增长19.40%;个体工商户达到127978户,年均增长13.41%。
据了解,为保障《意见》有效实施,西山区人民政府成立西山区促进市场主体倍增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市场主体倍增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意见》指出,各市场主体培育牵头部门,要认真分析研究国家政策、发展现状、未来目标,细化任务分解,完成工作目标。同时,要及时总结市场主体培育发展中可推广复制的典型经验,提振市场主体信心,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此外,将市场主体培育工作纳入区级有关部门的重点督察范围,建立健全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强化工作调度。(杨婧瑶)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