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佛山税务兼顾“法理情”让执法有力度更显温度

时间:2021-11-22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黄晓琳 姚文迟

相关数据显示,佛山目前现有近70万涉税市场主体、480万自然人纳税人、550万缴费人,税收服务和执法工作面广量大。如何优化税收执法方式,助力打造“近悦远来”的一流营商环境?这也是税务部门持续探索的“课题”之一。

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不断提升税收执法规范性,做到“宽严相济、法理相融”,佛山市税务局创新推出“法理情”融合式税收精确执法新体系,通过搭平台、建机制,推动税务执法、服务、监管理念和方式手段变革,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持续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社会满意度。

打造智能模型 助力精确执法

“企业处于初创期,我又当老板又当财务,一忙起来就忘记申报缴税了。在补申报时,税务人员了解情况后,跟我说我的情形适用‘首违不罚’,只要及时补申报就不用罚款。”佛山市东鑫固地门窗有限公司负责人邓先生告诉记者,“这项规定很人性化,给了企业一次查缺补漏的机会,让我深深感受到税务执法是讲情理、有温度的。”

据了解,今年4月1日起,税务行政处罚“首违不罚”事项清单施行,纳税人首次发生清单中所列事项且危害后果轻微、主动或在限期内改正的,不予行政处罚。

逾期申报事项作为“首违不罚”事项之一,在佛山日常的税务行政处罚业务中占比近80%。为确保“首违不罚”事项清单准确、高效执行,佛山税务部门以此为突破口,推出“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智能模型”(以下简称“智能罚e助手”)。税务人员只需输入纳税人识别号,“智能罚e助手”便会快速判定该纳税人逾期申报的情况是否属于“首违不罚”、如需处罚应缴纳多少罚款等信息,实现“罚不罚”“罚多少”自动判定,确保执法口径统一、处罚决定公平。

在提升税收执法规范性的同时,“智能罚e助手”也大幅降低征纳双方时间成本,每宗逾期申报税务行政处罚业务的平均办理时间由原来的40分钟缩短至5分钟,效率提升近九成。

在集约处理逾期申报事项后,“智能罚e助手”还可以归集分析纳税人类型、违法行为类别、违法频次、处罚结果等数据,通过关联加工,监测裁量基准行使的适用性和合理性,为后续修正完善裁量基准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

“我们注重分析‘首违不罚’制度对纳税人自我纠错、警示教育的效果,防止出现‘以罚代管、一罚了之’的现象。以顺德区‘首违不罚’实施情况为例,近八成纳税人在半年内不再因同一事项受到行政处罚,税收遵从度有较大幅度提升。”佛山市税务局法制科相关负责人表示。

推动“柔性执法” 优化法治服务 

在今年新制定的调取账簿资料工作规程和系列操作指引中,佛山税务部门精心融入了“柔性执法”及说理式执法的内容,引导纳税人配合开展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也是佛山税务部门落实落细“柔性执法”工作的一个缩影。为了增进征纳双方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引导和促进纳税人缴费人更加了解掌握税法,自觉履行纳税缴费义务,佛山税务部门积极采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警示告诫、指导约谈等“柔性执法”手段,加强说理式执法,并在南海区试点出台“柔性执法”正面事项清单。

“第一批清单包含了容缺受理、认定管理、核定管理、信用管理、风险管理、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和争议处理等八类共28个事项,并配套制定了税务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纳税信用管理等3方面的‘柔性执法’工作指引,来确保执法程序严密合理。”佛山市税务局法制科相关负责人介绍。

而在近期,佛山税务部门还联合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健全“调裁审执”一体化多元化解涉税费纠纷联调机制,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尽量将涉税争议化解在萌芽状态。

推行“柔性执法”,除了建章立制,还离不开执法理念和方式的“更新换代”。为此,基层税务部门积极探索创树具有鲜明特色的佛山税务法治文化品牌,将“柔性执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禅城区税务局通过打造“禅税法治+”品牌,以电子期刊的方式展示法治服务队伍日常的执法故事和亮点做法,并及时总结归纳执法经验,做好风险提醒和执行结果反馈,帮助基层税务执法人员稳步提升执法能力、做好法治服务。三水区税务局则建立了基层法制员制度,选取一批政治过硬、业务熟练的税收法制员,在法制审核、法律服务、案件办理和规范执法等方面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有效强化基层涉税费争议化解能力,降低执法风险。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好法治政府建设相关要求,全面推行柔性执法,积极打造服务型、阳光型法治税务机关,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佛山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佛山市税务局 黄晓琳 姚文迟)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