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推进生态文明 构建人水和谐

——响洪甸水库践行水利工程和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

时间:2020-08-14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戴晓东、流冰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美丽中国”写进党章和宪法,成为全党的意志、国家的意志和全民的共同行动,随着新环保法为代表的系列法律和制度陆续实施,我国绿色发展战略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近几年来,安徽省响洪甸水库管理处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意识,坚决贯彻国家水利部和省水利厅下达的工作指示精神,坚持组织推动、政策驱动、试点带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水和谐环境,以发挥水利工程功能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形成对水利主体工程水库大坝进行除险加固、对水库景区生态系统进行保护、修复和规划建设,以先进的水利科技管理系统、强力的环境资源保障系统,有力地促进当地产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一、结合实际,正确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与本质

近些年来,响洪甸水库管理处党委以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为行动指南,正确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与本质,深刻领悟生态文明绝不仅仅是表面上良好的生态环境,而是应该建立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基础上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高级文明形态。管理处在狠抓落实水利工程科学管理目标的同时,密切围绕绿色发展、美丽中国建设,大力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和水资源双控及管理,加快水生态保护修复、水资源污染整治、资源合理调配,推动绿色循环低碳生活方式及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可持续性发展。

响洪甸水库管理处是安徽省水利厅直属单位,主要负责所管理水库大坝及泄洪、输水工程的管理、养护、维修工作,同时按照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求,具体实施所辖水库的防汛抗旱调度。除此,受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承担水库管理范围内水行政执法工作,以及负责管理响洪甸水电站的安全发电生产。自2014年以来,响洪甸水库管理处完成了大坝主体除险加固工程、泄洪隧道工程防洪护坡、泄洪下游河道清淤、两岸河堤修护加固等水利工程项目。全面实行河长制后,管理处党委书记亲自挂帅,严格加强水资源保护,全面落实最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三条红线”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实施对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管控,严禁侵占河道、围垦湖泊和加强水污染防治,统筹水上、岸上污染治理,排查入河湖污染源,优化入河排污口布局。同时,不断加强水环境治理,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实现水库河湖环境整洁优美、水清岸绿。并依法划定河湖管理范围,协助地方政府强化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加强执法监管,实行同抓共管,严厉打击涉河湖各种违法活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管理处修复维护了库区周围的自然植被、淤阻的河道、环湖的长廊、上下坝区多处水利设施,并协同地方政府遏制取缔了库区养殖、库区开矿、山林砍伐、非法河道采挖砂石等危害环境的违法行为,使库区乡镇变成了山清水秀的一方福地。

二、勇于实践,运用和发挥大型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

众所周知,由水利工程直接提供的效益称直接效益,如灌溉增产的农产品等。由直接效益所引发的效益称间接效益或次生效益,如有了灌溉增产的农产品就可以发展加工工业以获得新的收益。而可用产品或货币表示的效益称有形效益,如可提供的电力、水量等;很难用数量指标表示的称无形效益,如提供电力对文化、卫生的作用等。如何做到水利工程建设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响洪甸水库准确把握“十三五”水利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践行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机制效率,水库除了完成担负防洪效益、灌溉效益、城市供水效益、水力发电效益诸多功能,还从分发挥水利工程与人水和谐共融发展的综合社会经济效益、民生共享效益,逐步形成以水利为基础保障,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利用特天独厚的资源环境开发水利景区旅游,与地方市、县人民政府携手共谋旅游大业,开创水利搭台、经济唱戏、资源信息共享、战略发展同步的可喜局面。

安徽省响洪甸水库,坐落在淮河支流淠河西源,控制流域面积一千多平方公里,其总库容26.1亿多立方米,位居皖西六大水库之首。响洪甸水库不仅是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水源核心保护区,也是中国十大名茶“六安瓜片”的原产地响洪甸的中心区,更是六安市打造的“皖西茶谷”、“百里山水画廊”的主要地段,也是国家水利风景区和国家AAAA旅游景区。因此,响洪甸水库通过水利工程群的功能展示、水利与水电科技文化的现场观摩、安徽水利水电发展史的视频播放、水土资源利用与安全防控的声像宣传等形式,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六安瓜片茶文化节”,向数以万计的社会群众和游客宣传水利政策法规,讲解"加强水资源保护,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大力营造爱水惜水、人水和谐的文明社会风尚。

在运用发挥水利工程综合效益的过程中,响洪甸水库做到科学管理、内外兼修、综合整治、优势互补,将水利工程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作为指导当地山村脱贫致富的帮扶力量,积极筹集专项资金为乡镇群众进行河道疏浚和修建桥梁,分批分期抽调技术骨干为乡镇进行农田水利技术指导,先后与麻埠镇全山村、桂花村结为企民共建单位,帮助乡镇分析形式调整产业新构架,支援革命老区金寨县、霍山县水力发电、光伏发电完成绿色能源建设项目,以水利水电科技力量为先决条件,大力开展对革命老区的产业扶贫。还派出干部驻村扶贫,担任黄河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和扶贫队长,把无形的水利科技优势人才,转化为有形的社会经济效益和脱贫攻坚的有生力量。

三、利国为民,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支撑保障力

2014年3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精辟论述了治水对民族发展和国家兴盛的重要意义,鲜明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治水方针,为国家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和水利改革发展定下了总基调。这些年来,响洪甸水库遵循国家水利部及省水利厅的工作指示精神,夯实水利工程建设基础设施管理,不断加强水资源安全风险防控,不断提高水资源要素与其他经济要素的适配性,充分发挥水资源管理红线的刚性约束作用,推动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以水利基础先导作用,加快转变治水兴水管水的新思路,以实际行动全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十六字”治水方针的总体要求。

水是生命之源,水利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命脉。响洪甸水库坚持“六项原则”和建立“五大体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健全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安全体系。以“六项原则”、“五个体系”为政治方向和组织落实,结合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与环境资源、民生福祉、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诸多因素,不断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强化水利工程科学化管理,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和水旱灾害防治水平,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用水用电需求和生命安全保障需求。

响洪甸水库建坝61年来,科学调度祛旱魃,服务大局惠民生。通过科学调度,为淠史杭灌区600多万亩良田灌溉保驾护航。据初步统计,60年来因灌溉因素增产粮食达100亿公斤以上,年均灌溉效益达1亿元,有效支撑了国家粮食安全。60年来水库附属水电站累计发电56.19亿千瓦时,并依托响洪甸水库建成我省第一座抽水蓄能电站——响洪甸抽水蓄能电站。近年随着合肥、六安等城市的经济腾飞和建设发展,响洪甸水库向城市供水的任务日趋凸显,年均有3亿立方米的优质水输向城市,为居民饮水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除此,响洪甸水库历史上先后为淮河拦蓄2500立方米/秒以上洪峰24次,年均防洪减灾效益超过2.5亿元,为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1969年大别山区发生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大坝一次拦蓄洪峰10200立方米/秒,削减洪峰99%;1991年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流域来水10.67亿立方米,占淮河洪峰总量的1/3,全部拦蓄。2020年7月中旬,江淮大地连降暴雨、洪涝成灾,响洪甸水库在库水已达125米警戒水位时,再次搏击风雨降洪魔,担负起数日蓄洪错峰的神圣职责,以坚持水库蓄洪水位129米方开闸泄洪,有效分减了长江流域的洪峰压力及万顷良田的淹没……

在历届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响洪甸水库紧紧围绕防汛抗旱、工程管理、水政执法、河湖管理、减灾管理、安全预控等重点任务,坚持依法管水治水,深入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加大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时刻把国家水利大业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首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方能彰显新时代水利精神。响洪甸水库正是以高度的责任、高端的科技、高强的管理、高尚的奉献,努力打造一流综合效益、一流现代工程、一流生态湖泊、一流安全预控、一流人才队伍,为促进水利改革发展和服务流域经济社会进步提供了支撑保障力,更是筑起了一道千秋水利润泽万民的绿色生态屏障。(戴晓东、流冰)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