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六安市金安区施桥镇:春回江淮小镇,乡村振兴按下“快进键”

时间:2020-03-23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杨晓露

三月江淮,乍暖还寒。这两天施桥镇村民们的微信朋友圈,有疫情下不一样的美景、不一样的新生活、不一样的家乡。整洁的村庄生机盎然,绿树红花掩映着一栋栋崭新的农家小楼,和煦的东风拂过一张张朴实的笑脸。这是画亦是诗,也是新农村一幅幅美丽的现实图。

近年来,施桥镇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环境提升从“关键小事”入手

三月的大窑村,纵然疫情未散,仍旧惹人怜爱。河水潺潺,桃红柳绿,青草绿树鸟鸣、油菜花铺满地……而七八年前,这里还是一副脏乱差的模样:“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室内不整洁,室外脏乱差,不少乡间河道就是垃圾污水的家。”大窑村党支部书记孙先俊回忆。

近年来,该镇实施“蓝天、碧水、净土、生态+”四大系列工程,对村庄生活垃圾、乡村公路两侧、河道沟塘、宅前屋后等,展开了全域环境整治,同时建立“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集中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机制,村庄环境整治走上了长效管理道路。目前,施桥镇境内建垃圾桶1500个,垃圾池612个,垃圾收储站7个,聘用环卫工70人,推行农村基础公共设施集中运营管护新举措。今昔对比,施桥正是办好了这些“关键小事”,方才成功逆袭。

放眼该镇,大窑村的故事,只是26个普通村庄实现美丽蜕变的一个缩影。在水利系统工作了27年的邵良宽,一直在和水打交道。谈起农村水环境的变化,他用了一个成语——“翻天覆地”。

“过去在农村,黑臭水体多,“水葫芦”随处漂,近年来对农村污水的治理,让农村环境有了质的飞跃。”在邵良宽看来,生态宜居是由一个个细节、一件件“关键小事”组成的。在这当中,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无疑是改变污水无序排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升环境质量的重要一环。“在镇各村,因地制宜的农村污水处理模式已经基本实现全覆盖,但这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还是后续通过全面落实各级管护进行长效维护”他说。

大窑村水环境治理成效

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涉及农村千家万户,农户是环境整治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今年,该镇将继续落实好农村环境长效管护机制,结合农村环境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工作计划,牵头开展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户厕改造,垃圾清理,农业面源治理,河道整治等重点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会让我们的水治理有源头保障,进一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目前,该镇正在加强雨污分流和污水收集管网配套建设,提高集镇、村和居住点污水收集率。为优化污水处理设施布局,先后建设集镇、大窑、将军山3个污水处理厂,共投资400万元,大大提升了污水处理能力。

集镇污水处理厂

生态宜居从“群众参与”着手

“基础在农户、核心在共同”,这是农村人居环境的关键,只有充分发动群众主动参与共同缔造,从点到面,由浅入深,才能打通提升乡村颜值的“最后一公里”。  

“村里每做一件事情,都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让村民积极参与。”三口堰村党支部书记严邦武不断提到“参与”二字。他说,“在基层干了几十年,最深刻的感触是一定要发动群众力量去办事,小事才能办成大事。”去年,施桥镇出台了《施桥镇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最美庭院”创建评选工作实施方案》,历时9个月评选出556户“最美庭院”。评选风潮一度吹到了在外务工的村民那里,看到家乡的变化,他们直言想回来。

“最美庭院”张有谷户

从方案制定到评选出炉,群众都积极参与,评选一共有五个流程,先是户申请,有参加评选活动意向的农户填写“施桥镇‘最美庭院’创建评选申请表”,全镇共1052户申请。再是组推荐。各村召开专题会议,选举产生村级“最美庭院”创建评选工作小组。工作小组对基本符合创建标准的农户进行摸排。三是村验收。创建评选工作小组成员入户现场打分,完成村级验收工作,并对得分高于90分的农户进行民主评议,确定“最美庭院”创建达标户初选名单。四是公示授牌。各村按照打分排名先后顺序对初选名单进行发榜公示(公示时间5个工作日),正式确定“最美庭院”。最后是镇复核。镇人居办组织人员到村“最美庭院”农户进行复核审查。

在创建“最美庭院”的过程中,该镇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家园共建,实现房前屋后家家洁、美好环境人人享,真正做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今年,为了巩固“最美庭院”评选成果,纵深农村人居环境的力度,该镇又开启了“最美村庄”的评选。大窑村高庄组的42户村民自发集资修建了1.8亩文化广场,安装了3盏路灯。高庄组的最美村庄让我们看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已经从上到下的约束行为向从下而上的自觉行为转变,这为施桥人追求生态宜居又增添了重要砝码。

大窑村高庄村民组自筹修建文化广场

生活便捷从“城乡一体”出手

水龙头一拧,自来水便哗哗流淌。这是城市居民早已习以为常的生活镜头,对于施桥镇三口堰村刘圩组84岁的贫困户李登长来说,却等了大半辈子。“原以为这辈子只能吃井水了,没想到现在用上与城市居民一样的自来水。”捧着清澈的自来水,老人家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近年来,施桥镇强势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先后投资2025万元用来铺设自来水工程,总里程达628公里,全镇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汩汩清流进入千家万户。

贫困户李登长用上了自来水

农村生活宜居不宜居,方便、快捷、配套的生活设施是核心指标,“城乡一体”是根本途径。

为方便村民出行,该镇有序推进农村公路改造、延伸和联网工程建设,新建、改扩建农村道路里程119公里,总里程达325公里,实现组组通100%,村村通100%,路网覆盖率304%,使农村公路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惠及更多百姓。同时,沐浴着“四好农村公路”的春风,构建起了290公里的村级道路,为公交进村铺平了道路。在加密、加长农村交通路网的同时,我镇积极完善公共交通配套体系建设,共建招手停靠站台66个,停车亭8个,新辟农村公交线路6条,新建公交枢纽站1个,实现了村村通公交。

施桥镇公交枢纽站停放的公交车

为方便村民就医,该镇征地30亩,投资3000万元,建设占地8840平方米的中心卫生院,可设置床位110张。大大提升了医疗资源配置,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优质、实惠、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正在施工建设的施桥镇卫生院

那些市民早已习以为常而村民遥不可及的生活镜头,如今随着城乡一体化的逐步推进,已经成为施桥乡村振兴的亮点。围绕城乡统筹垃圾无害化处理、城乡供水一体化、城乡客运一体化、城乡医疗一体化等方面入手,着力提高和改善市民、农民人居环境质量,让建设成果惠民生,村民实实在在享受到了现代生活的美好。(文图 /杨晓露)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