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广州市首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儿童病例。当天上午11时,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向媒体通报该儿童病例的救治情况。详情点击☞关注 |首个儿童病例!6岁男孩到武汉探亲回穗后发病,儿童防护记住这三句话...
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迄今为止已经收治了9名在广州确诊的患儿。除了已出院的部分患儿,还在院的5个孩子以及一名从外地转来、全省年龄最小的两个月大患儿,都没有家人在旁陪护。
孩子们在陌生的隔离病房、每天面对一群全套防护彷若“太空人”的陌生人,医生、护士不仅要给他们治身体的病痛,还要给他们带去心理上的抚慰。市妇儿医疗中心的医护们用对待自己孩子的心,给与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广东最小患儿:2个月大的宝宝无家人陪护入院
2月6日凌晨,一个两个月大的女宝宝从潮州转院到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院区,这是迄今为止广东省确诊的年龄最小的新冠肺炎病例。
宝宝属于普通型病例,入院时除了精神稍差,情况平稳,然而身边并无家人陪护。宝宝的妈妈和其他家人当时都已确诊,在当地医院隔离治疗。
在宝宝到达之前,市妇儿医疗中心隔离病区的护士和她在微信上取得联系,发现妈妈对于宝宝这么小就要离开自己身边,十分焦虑。
“好漂亮的宝宝,我们有福啦,可以暂时代替你做幸福的妈妈啦。你要好好休息。”护士们一边安慰这位妈妈,考虑到宝宝还小,在原有隔离区护士的基础上又紧急抽调了4名护士,24小时轮换,专门负责照护宝宝的吃喝拉撒等起居事务。
“我们当时征询护士意见,愿不愿意进确诊病区做‘无陪’妈妈,护士们都很积极报名。”隔离病区护士长孙静说,挑选的原则是有丰富护理经验、已经当妈妈的护士,党员优先,还和报名者们做了访谈,确保她们的家人能在她们进隔离区期间代他们照顾好家庭,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因为宝宝是一个人入院,物资不是特别充沛,护士们还第一时间和新生儿科护长联系,准备尿片、奶粉等生活必需品。
宝宝把穿防护服的人都当成了妈妈 全科医护把她当做了自己的女儿
到昨天为止,宝宝入院5天,护士妈妈们已经摸清了不少她的小脾性:“吃饱了就会睡得很香很甜,在她醒来的时候,她喜欢和我们有眼神交流,喜欢我们抱抱她、跟她聊天;哭的时候,她也喜欢你去抱一抱她,哄完她以后,把她放回床上,她就又开心地手舞足蹈自己玩起来。我们还给她准备了个小摇铃,给她一摇,她就会对我们笑……”彭纷霞是其中一个护士妈妈,一提到宝宝就忍不住嘴边的笑容。
“其实,我们每人都穿着一样的防护服,她应该是不认得我们的。”她说,宝宝一看见她们,都会咧着嘴朝她们笑,“有时候我在想,这个孩子,真可爱,我们穿成这样子,她也这么能接纳我们。”而她一看见宝宝笑,都会情不自禁地和宝宝“聊天”,尽管其实是她自己自问自答,但也能让彭纷霞乐呵半天:“我觉得她是把我们穿着防护服的人都当做了自己的妈妈了。”
而包括护士妈妈在内的隔离病区内所有医护人员,都也都把宝宝当成了共同的女儿。说到这里,彭纷霞十分动情。她告诉了记者,宝宝独自入院时的一个小细节:宝宝随身带着妈妈写的一张小纸条,大意是说,宝宝就是她的命,如果把宝宝救过来了,医护人员就是她的救命恩人。
“其实我们做父母的,见到这样一张纸条,都十分能理解宝宝妈妈的心情。”彭纷霞哽咽道,这张小纸条,护士们还一直保存着。作为市妇儿医疗中心隔离病区里的医护人员,彭芬霞和同事们要连续工作14天后,再隔离观察14天,才能回家,“我们每个人,都是离开了自己的孩子,来照顾别人的孩子。所以对每一个孩子,我们都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即使是帮宝宝换尿片途中突然被便便“偷袭”,护士妈妈们也像谈论自己的孩子一样作为趣事交流。
穿着全套防护服照顾一个两个月大的孩子,一些平时看似简单的动作,即使只是哄她、抱她,都需要付出很多力气,“有的时候完成一件事后,我们都汗流浃背了。戴着N95口罩我们要坐在椅子上张开嘴喘一会儿气,才能有足够的体力继续。”
但照顾宝宝的过程,有苦有乐。当看见宝宝比入院时更有精神了、奶量从每顿五六十毫升增加到100毫升左右,肺部CT检查也显示情况好转时,护士妈妈都感到辛苦是值得的。
每天,医生、护士都会通过电话或微信把宝宝的治疗和生活情况告诉宝宝妈妈。看到医护们照顾宝宝的细节,知道宝宝情况在好转,她的妈妈对医护充满了感激:“每天能看到孩子的笑容和视频,这是对我的一剂良药。”
超人阿姨让活泼宝宝乖乖听话
不同年龄的患儿有不同的特点,护士们也要研究不同的“策略”。对于1岁2个月的男孩“小贝壳”来说,对他的护理最大的难题是怎么才能让他愿意在自己的房间里愉快地一直呆着;在面对一群穿着像“太空服”一样的护士阿姨们,怎么才能打消他的不安和恐惧。
小贝壳是个活泼好动的小靓仔,处于刚刚学会走路的阶段,特别看不住:睡醒了想要到处走走,不活动的时候想要粘着妈妈;虽然有妈妈陪护,但妈妈又要照顾她,又要做好自我防护,还要担心在外隔离的先生,特别辛苦。在妈妈休息或吃饭的间隔时间,护士们就要替代妈妈做好小贝壳的照顾工作。
一开始,小贝壳总是怯怯的看着护士,护士一靠近,马上大哭起来。护士们看着他,感觉很心酸,如果这是我的孩子,面对陌生人,我会多么希望陌生人温柔的拥抱他一下,只要让孩子感受到真心,他是不是就不会大哭了?”感染科王艳玲护长想到一个办法,用搞怪的话对小贝壳说:“小贝壳,我是超人,一个会说话的超人,让超人陪着你玩,好不好?超人阿姨有很大的本事哟”。小贝壳好奇地听着,忘记了哭泣。王艳玲拿出玩具,继续以“超人阿姨”的身份和小贝壳开心的玩起来来。
一同查房的医生看到焦虑的小贝壳妈妈,情不自禁的拥抱了她,轻拍她的背给她安抚。小贝壳妈妈的声音哽咽了,更令人感动的是,她也伸出双手,轻轻地环抱了医生,拍拍医生的背,“医生,你也好好防护自己啊!”。王艳玲说,那一刻,隔着厚厚的防护服,仿佛也感到温暖在隔离病房中流动:“这是我们收获的最大的幸福!”
对大孩子注重心理关怀
对于处于青春期的患儿们,市妇儿医疗中心的护士们尤其注意对他们的心理关怀。
因父母在市八医院接受隔离,12岁女孩琦琦入院时,也是独自一人被救护车送来,成为了隔离病区第二位无陪护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患儿。
琦琦的身高已经超过了不少护士姐姐,看起来是个“小大人”。然而她初来乍到的安静表现、不停揉搓衣角的双手、红肿的眼睛和怯生生打量周边的眼神,还是暴露了紧张不安的情绪。
如何让孩子安心度过这段的隔离期,是临床治疗方案外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护理组立即同琦琦妈妈进行沟通了解,在妈妈的帮助下,很快找到了打开琦琦心扉的“钥匙”。
了解到她平常学习成绩很好,爱看书、画画。可是病区平常没有常备这些物品,又适逢春节、抗疫双重时期,无论是网购还是现货购买都不容易解决。
感染科王艳玲护长在微信护理工作群中无意间提到:“不知道这个时候在哪里可以买到新的课外书和玩具。”时,各科纷纷送来书籍、积木、画笔、玩偶等。当大家把礼物送到琦琦手中时,她羞涩地笑着说:“阿姨,你们放心吧,有了这些礼物的陪伴,我就不害怕了!谢谢你们啊!”堆积的玩具和书籍把病房装扮成了一个简单温馨的“公主房”,琦琦拍了张照片发给妈妈,让妈妈不要担心自己。“感谢儿童医院的领导、医生和护士。真的好好。”琦琦妈妈回复信息中说到。
而另一位无陪护的确诊患者,是快15岁的男孩小飞。平时总是酷酷的样子,对护士们有些爱理不理。不过,护士们发现,他有一本很漂亮的字帖练习本放在病床旁的柜子上,以此为话题,和小飞用朋友般的语气聊了起来。“小飞,手机充电的时候不要玩啊。不安全,也不要长时间看电视,起来活动活动吧!”“废话多!”“太无聊就写字帖啊!查房阿姨说了,你要是不写,她可是会断你的网的!”“那好吧!”妥协的小飞乖乖地坐下,写起了字帖,从不情愿与人交流慢慢地变成了会在护士面前撒娇的大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