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丰润评剧团:77年诠释艺术的魅力与使命

时间:2019-11-26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常传胜

唐山市丰润区评剧团凭着对艺术的执着、对使命的坚守,77年以来虽历经重重考验,却一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演绎出具有浓厚时代气息的感人故事……

77年砥砺前行 见证历史变迁

丰润评剧团成立于1942年,至今已有77年的历史。这支仅有几十人的县级剧团,却见证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的历史,经历了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经受了文化体制改革的考验。

为鼓舞抗日士气,有力地打击日本侵略者,1942年,中共丰南县委以杜梨庄和小北柳河两个民间业余剧团为班底组建了“丰南扩军宣传队”,是现今丰润评剧团的前身。当时的宣传队正处在敌战区,为了抗战需要,他们几乎在敌人的鼻子尖下完成创作并演出了《送子参军》《送夫参军》《枪毙马国栋》等一系列新编剧目,极大鼓舞了群众的抗日斗志。每次演出结束,都有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人现场报名参军,奔赴抗日前线。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扩军宣传队继续马不停蹄地赶台口、搞创作,先后排演了《贫女泪》《三节烈》《血泪仇》《白毛女》《花为媒》等二十多出优秀剧目,感染并激发了群众投身解放战争的热情。

文化艺术的传承,靠一代代热爱艺术并愿意为之付出的群体

新中国成立至1965年,剧团在艺术发展、人才培养、剧本生产、演出质量和经济收益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自行购置了流动舞台、发电机、行头、道具、布景、乐器等价值二三十万元的家底,为集体积累资金7万多元,没用财政补贴一分钱,被河北省评为“四好剧团”。

一种文化艺术的传承,不是靠个人的喜好,而是靠一代代热爱艺术并愿意为之付出的群体,而任何一个文艺团体,只有植根于人民,坚持为人民创作、为人民演出,主动接受群众的评判,赢得群众的认可,才能使艺术在薪火相传中真正体现价值与魅力。

为满足群众的需要,剧团演职人员的足迹几乎踏遍了京东大地的山山水水,他们的事迹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河北日报》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省市电视台等纷纷报道。剧团的每一次演出,更是轰动十里八乡的大事。在这个时期,评剧艺术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特别在东北、华北地区,几乎人人都能哼一段《秦香莲》《杨三姐告状》等戏曲经典唱段,逢年过节看“落子”已成为人们的一种习俗、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享受。

以变应变,迎接全新的挑战和考验

随着改革开放的潮声,丰润评剧团和全国许多县级剧团一样,剧团的管理体制发生了两个变化,一是由财政包干变为自收自支,二是由上级下达演出任务计划变为自寻市场。面对困境与变革,我们并未消沉坐等,而是审时度势,积极树立新的经营理念,以变应变,以机制的创新,适应体制改革。一是改革原来团长任命制为聘任制,参照企业管理体制,赋予团长班子组阁权、人事管理权、财务收支权、发展决策权,从根本上增强领导班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之后,谋思路,明方向,定措施,从而为剧团摆脱危机,谋求发展奠定了坚强组织保障。二是逐步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从后勤保障到前台演出,从行政管理到党组织活动,形成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制度的建立与执行,使剧团各项工作都进入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三是打破传统工资分配“大锅饭”,实行企业化工资制,基础工资、量化工资和奖励工资“三位一体”,奖优罚劣,多劳多得。新的工资分配方式调动了演职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大家竞争意识明显增强,出现了争先恐后上台演出,以贡献论英雄,凭水平讲高低的工作局面。

剧团创新推行一主一备双主角和“高职低聘、低职高聘、卡位淘汰”等一系列人员选用和激励机制,切实做到不看文凭看水平、不看职称看业绩、不看身份看本事。推行艺术传帮带,开展拜师收徒老带新活动,组织全团成员以能者为师,师傅每天随时随地的教,徒弟每天随时随地的学,师徒同台表演,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有效促进了剧团整体素质的提高,锤炼形成了“丰润评剧团精神”,即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事争一流的进取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同时,打破评剧团只演评剧“看家戏”的老格局,兼顾各个群体的不同欣赏需求,增加现代歌舞和儿童剧的表演。2014年明确提出“三驾马车”闯市场,由三名副团长分别负责传统评剧、儿童剧和综艺节目,形成并驾齐驱的演出格局。同时,吸取之前进行大量廉价演出的教训,实施“品牌”战略,每年演出场次控制在300—400场,拿出更多的时间排练优秀精品剧目,努力增强剧团的核心竞争力。

辉煌的成就,以实力打造精品,铸就文化品牌

表演内容优与劣,反映思想深与浅决定着一个剧团能否保持长久发展。为此,围绕创精品剧目,反映时代主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创新。

一是传统剧目求精。对《三请樊梨花》等传统剧目进行了深度挖掘,开展二度创作,既反映传统文化思想道德,又赋予时代内容,找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的结合点,使传统剧目常演不衰。

二是歌舞节目求活。打破评剧团只演评剧“看家戏”的老格局,精心排练了一些符合当代青年口味的现代歌舞,让青年们在欢歌乐舞中尽享现代文明。三是现代评剧求深。按照不同形势和社会生活变化,创排一些既反映现代生活,又展示时代思想风貌的剧目,体现评剧这一特殊剧种的艺术魅力和青春活力。前些年,我团结合农村形势创作了现代轻喜剧《老子•儿子•票子》,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美的表演,艺术地再现了当时农民的思想文化生活,深受广大农民欢迎,并赴省进京演出,荣获了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和“文艺振兴奖”。为展示丰润文化底蕴,宣传曹雪芹祖籍在丰润的研究成果,创排了大型系列评剧《曹雪芹》、《刘姥姥》、《贾母》、《焦大与陈嫂》、《晴雯》,分别荣获第三、四、五、六、七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一等奖”。其中《曹雪芹》又荣获第六届河北省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和河北省第十届“文艺振兴奖”,并晋京参加了庆“十六大”全国优秀剧目演出活动。《刘姥姥》又荣获河北省第七届戏剧节和第八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特别荣誉奖”。台湾国光豫剧团将其移植成豫剧,并邀请丰润评剧团适时赴台演出;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先后6次播放了《刘姥姥》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演出的实况;河北电影制片厂将其拍成评剧电视剧并在央视播出。

特别是2012年以来,为展示近年来丰润文化发展成果,促进全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打造文化名城,丰润区评剧团以丰润籍著名作家管桦创作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为题材,历时一年,精心创排了儿童评剧《小英雄雨来》,该剧在我区首演后立即引起强烈反响,获得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在第七届全国儿童剧优秀剧目展演中荣获“优秀剧目奖”,实现了我省儿童剧在全国大赛中获奖剧目零的突破,丰润区评剧团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级剧团;并先后荣获第八届中国评剧艺术节、第二届全国戏剧文化奖优秀剧目调演、河北省第九届戏剧节优秀剧目大奖;目前,该剧被省文明办冠名出品并列为未成年人教育重点关注剧目,为丰润、唐山乃至河北争得了荣誉。该剧还被确定为向党的“十八大”献礼剧目,参加了晋京调演。2016年评剧《小英雄雨来》冀东老区巡演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是全国入选的唯一一个评剧项目,丰润评剧团也成为全国唯一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扶持的县级剧团。近年来,他们还先后创排《喜洋洋与灰太狼》《熊模熊样》等10多部儿童剧,深受广大少年儿童喜爱。

2014年,我团又创排大型现代戏《赶考》,此剧不仅给我们全体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政治课,还在第九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上获得大奖,受到各级领导和业界好评。2017年参加全国基层院团汇演,2019年参加全国评剧优秀剧目展演。目前我团正在计划筹备以丰润区荣登“中国好人”的佟立华老人为原型的大型现代评剧《佟立华》,该剧拟参加明年举办的中国评剧艺术节,同时冲击国家级大奖,该剧现在已经进入剧本研讨阶段。

他们与中国评剧院“联姻”,双方同台演出,共闯市场,形成了密切合作关系。2016年,北京市评剧发展促进会和丰润评剧团联合创排的《焦庄户》入围第十届评剧艺术节参演剧目;中国评剧院创排的评剧《母亲》,参加了今年10月在西安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和第十五届文华大奖比赛,丰润评剧团选派了27名演员参与了合作演出。

国家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后,该剧团率先提出“融入京津,文化先行”的思路,以艺术为媒,依托自身优势,积极与京津文艺院团对接联系,合作创排演出多部精品剧目,受到首都人民喜爱,剧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常传胜)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