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云南宁蒗:搬得出稳得住 迁出幸福新生活

时间:2019-06-21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佚名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宁蒗一些深度贫困村落和自然灾害频发地区,面临着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窘境。”谈及宁蒗深度贫困村落之前的困难处境,宁蒗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吴红武曾经一脸愁容。但自2016年开展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以来,宁蒗县通过进城、建新村、扩老村等方式对贫困人口进行安置搬迁,切实做到最好的土地和资源用于最需要脱贫致富的贫困群众,现在的宁蒗,可以说是以“一方新的水土养富一方人”。

宁蒗县易地扶贫搬迁二期管理服务中心组长杨宝慧

宁蒗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吴红武

宁蒗县政协经济与科学及人力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卢桂花

易地扶贫搬迁“迁出”困难处境

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身处郁郁葱葱的森林之中,俗称小凉山。民俗民风纯朴、独特的宁蒗,居住有彝、摩梭人、普米、僳僳、纳西等12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3.8%。由于集“山、少、偏、穷、特”为一体,被列为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列入易地扶贫搬迁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20405人,占丽江市搬迁任务的90%。

新营盘乡风中岩安置点

“千难万难,搬家最难。”吴红武介绍,为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同时针对搬迁规模大、发展条件受限、县城土地资源紧缺、集中安置难度大的县情,宁蒗县委、政府确立了“进城安置为主攻方向,集镇安置为示范,其他安置为补充”的工作思路。并秉承“真心实意谋划搬迁、真金白银推进搬迁、真抓实干成就搬迁”的工作理念,攻克了“征地难、拆迁难、改变搬迁户生产生活方式难,社会管理难”等困难,走出了一条易地扶贫搬迁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新路子。

木楞房

同时,宁蒗县还坚持“一切向精准扶贫工作让路”的原则,克服县城建设用地资源紧张的困难。“我们选择‘黄金’地段,拿出300亩建设用地用于规划建设进城安置项目,切实做到最好的土地资源用于最需要脱贫致富的贫困群众,入住的房子增值有保障。”宁蒗县政协经济与科学及人力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卢桂花介绍。

据悉,该进城安置项目计划总投资9亿元,规划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计划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542户2329人,项目总投资2.2亿元;二期工程计划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660户2840人,项目总投资1.9亿元;三期工程计划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1507户6603人,项目总投资4.9亿元。

黄板房

截止目前,宁蒗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一期小康家园和二期河滨家园已入住建档立卡户1202户5169人,7个集镇安置点入住建档立卡贫困户219户877人。公租房、投亲靠友插花安置入住建档立卡户1830户7590人。

出山进城“搬”来美好家园

走进宁蒗县易地扶贫搬迁进城安置二期河滨家园,一幢幢彝族风格鲜明的楼房整齐坐落。管理服务中心门口安放的宣传栏上,“搬离大山越远,距离幸福越近”宣传语格外生动,展板上新老照片的对比展示着贫困群众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

具有彝族特色的安居房  王正宁摄

据了解,在扶贫搬迁过程中,宁蒗县严格聚焦“六类区域”,按照3人及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至少1人具备务工条件、自愿申请进城等要求精准锁定安置对象。同时,牢守“不让贫困群众因搬迁负债、因搬迁影响脱贫”的底线,严格控制安置住房面积和建设成本;严格兑现安置住房建设补助和奖励政策,对贫困户搬迁住房人均补助2万元,拆除旧房每人再奖励0.6万元;户均自筹资金不超过1万元。奖补资金可以抵消建房成本,基本实现了拎包入住。

“以前我家居住的地方交通不便,生活环境太差,生病了要走很远到县城里才能治病。全家经济来源就靠种植马铃薯,但由于海拔高,出产量不高,一年只能收入一万元左右,生活很困难。”在河滨家园小区里做保安的吉火日尔,去年12月从宁蒗县新营盘乡搬到了河滨家园,说起现在的新居,他打心里的高兴。“现在家里什么都有,连以前不敢想的冰箱、电视,现在都有了。孩子读书难的问题也为我们解决了,看病也很方便,最主要的是收入有很大的提高,生活有盼头了。”

易地搬迁二期 王正宁摄

大兴镇下朱落河一组的沙阿牛,一家人的生活同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的老房子距离县城有30多公里,孩子读书只能靠走路,而且61岁的他本应安享晚年,但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还要起早贪黑下田劳作。“自从搬下来以后,吃住方便,交通也方便,还住上了新房子。现在孩子在外打工,我们就在家带小孙子,平时在小区里和大家聊聊天、下下棋,别提多悠闲了。”

在河滨家园,像吉火日尔和沙阿牛一样的进城安置贫困户有660户。据悉,随着更多的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进城安置,河滨家园小区内还设置了便民服务中心、卫生室、便民平价超市等配套设施,对小区居民进行管理服务,如此便捷的生活是贫困户们之前想都不敢想的。

永宁坪苏嘎拉安置点

“因为他们的原居住地都是在六类区域,如果不搬迁就发展不起来。”吴红武认为,进城的好处不仅彻底斩断贫困代际传递,从思想上进行转变,还把资源最丰厚的地段拿给他们,房子增值绝对有保障。

劳动力转移就业“稳”住幸福新生活

以高标准建设做到“搬得出”只是宁蒗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迈出的第一步,要让这些贫困群众不仅“搬得出”,更能“稳得住、能致富”,宁蒗县因地制宜,因人因户施计策,下了一番苦工夫。

据介绍,宁蒗县除了通过不断完善安置点的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设施,还通过组织技能培训、劳务输出、引进“扶贫工厂”、对城区保洁、生态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优先照顾搬迁户等措施,确保每户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目前仅进城安置一期二期转移劳动力就业达1509人。

“有了稳定收入才能稳得住,才能逐步致富。”宁蒗县易地扶贫搬迁二期管理服务中心组长杨宝慧表示,要想建档立卡户搬进来、稳得住,最主要的就是劳动力转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到现在已经安排了4起招聘会,都是针对进城安置的一期和二期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让他们都能在招聘会上找到满意的工作。”

“结合春节、火把节、交流会、彝历新年期间大量农村劳动力返乡的实际,我们会组织专场招聘会、流动招聘会,搭建供需平台。”截至目前,宁蒗县已提供50余类工种7300余个就业岗位,累计4500多人次进场咨询应聘,达成就业意向82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106人。

此外,宁蒗县还通过积极调查、收集就业岗位,及时发送岗位信息和服务信息,先后组织21批次116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前往上海、山东等地务工,15个乡镇和11个集中安置点设置固定就业岗位推荐专栏,确保推荐就业100%。同时,依托“大民生、小工程”项目,实施就地就近转移,全县共安排生态护林员1950人,环卫工人155人,公共服务岗位1100人。

“有了工作还不行,过硬的技术才能促进收入的提高。”卢桂花说,为了让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一技之长,宁蒗县着重开展针对性强、实用性广的培训项目,通过培训努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培训内容主要为电工、焊工、家政服务、烹饪、保健按摩师等工种,让贫困群众经过培训掌握相应工作技能,实现学得会、用得上、挣到钱。”

“现在,安置点上的群众居住环境全面改善,产业发展欣欣向荣,正朝着脱贫致富道路疾步迈进。”吴红武笑呵呵地说到。(尹晓)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924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