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了,谁来唤醒入选“中国网事感动人物”的郑老师

发布时间: 2017-09-08 17:05:14 |来源:中国网中国商务 | 周健 |责任编辑: 沈晔

 

宋海涵和太太又一次来看望郑元齐老师/吴方伟摄影

9月7日晚上9点,宋海涵和太太,又来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的ICU病房,看望郑元齐。宋海涵和太太,原本计划明天(9月10日)来看望郑元齐,但是很不巧,宋海涵这个双休日要加班,便提前来看望郑元齐。

宋海涵在病床边,握着郑元齐的手,尽量让自己吐字清晰,“又要开学了,又有一批学弟学妹进学校了,这是您工作了30多年的学校啊。以前,都是您迎接新生的,所以,大家都盼望您快快好起来。”

伴随宋海涵的话语,床头连着郑元齐的心电监护仪,心率数字从108开始上升,达到了115。

ICU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郑元齐看上去比较正常,不需要戴着呼吸面罩,能吞咽咀嚼,眼睛能睁开,但是郑元齐其实处于深度昏迷状态-----“睁眼昏迷”,宋海涵的话,不知道郑元齐听到了没有,听懂了没有。

宋海涵和郑元齐的关系需要介绍一下。郑元齐今年51岁,宋海涵是个80后。郑元齐在住院前,是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鼎学院院长。宋海涵的爸爸与郑元齐是战友,郑元齐看着宋海涵长大。宋海涵从小只要学习上遇到什么问题,都会去找郑元齐,喊了几十年的郑老师。

“听说郑老师能够吃东西了,而且胃口还很好,我们特意买了许多水果,也不知道郑老师喜不喜欢吃。”宋海涵说着说着,流泪了。

在福建省福鼎市工作的郑元齐,怎么会躺在了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的ICU病房里?

国家开放大学号召学习郑元齐

一年前的2016年9月,郑元齐加班加点准备新学期开学事宜,他亲自到外地审核新生的入学资质,途中遭遇了严重车祸,学生们的材料完好无损,他却身负重伤,用医生的话说,“好像西瓜摔到地上”,由于脑部受到强烈撞击,尽管经过抢救,保住了生命,但却再也没有醒过来。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鼎学院,是郑元齐从零起步开办的,撑起了当地基层教育的一片蓝天,帮助了许许多多有困难的人接受了教育,郑元齐因此被称为基层教育的“传奇”,入选了新华网“中国网事网络感动人物评选”名单。

据悉,国家开放大学2017年6月20日发布通知,转发《中共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委员会关于开展向郑元齐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称赞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鼎学院院长郑元齐,从事教育工作32年,担任福鼎电大负责人15年,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为弘扬郑元齐的爱岗敬业的精神和优秀品质,要求各学校结合各自实际,开展学习宣传活动,鼓励广大教职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大力推进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升级,推动共建、共管、共享的国家开放大学办学共同体建设,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发展之路。

希望同事、学生一起来用爱唤醒

郑元齐因公负伤后,各界人士、各级领导积极出力,为他治疗。他从福州到上海,历经了多家医院,但是治疗情况并不乐观,今年3月份,郑元齐转诊到了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刚入院时,每天傍晚发烧让我们感到很蹊跷,经多方会诊才查到之前埋藏在头部脑室腹腔管堵塞,腹腔管出现化脓,脑积液混浊,肺部感染,情况不乐观,随即决定重新换管,调整治疗方案病情尚平稳。”回忆当时的场景,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沈健康教授,仍然心有余悸。

8月8日,郑元齐在做高压氧治疗时,又出现了低氧、低血压,癫痫大发作,情况十分危急,被紧急送进ICU病房进行抢救。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ICU主任李鲁萍采用纤支镜灌洗,随后结合中医的针灸治疗,郑元齐情况终于明显好转。

目前,郑元齐已经恢复吞咽、咀嚼功能,可以吃饭。李鲁萍表示,吃饭补充营养对恢复很有帮助,但郑元齐仍属于意识糊涂状,需要靠最亲近的人、熟悉的人讲一些他所关心的事,帮他唤醒记忆的片段。

9月7日。在宋海涵和太太看望郑元齐时,李鲁萍也在ICU病房,目睹了郑元齐的心率变化,“当病人情绪激动的时候,心跳会加速,这说明昏迷病人有了意识,”但是李鲁萍也指出,郑元齐的身体以及大脑的一部分,可能还处在睡眠中,不听从意识的指挥。“有反应就有希望。我到医院6年,被亲友唤醒的病人,已经多达24例。”

郑元齐的太太李雪慧,每天在医院照顾郑元齐,她根据医嘱,不时在床边呼唤郑元齐的名字,帮他恢复意识,“不知道叫了多少次,但我相信,有一天他会醒过来。”

李雪慧“抱怨”郑元齐,几十年里随时随地牵挂着学校,逢年过节也不会安安定定在家里歇着,“学校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学校的任何事情都比家里事情重要。”

李鲁萍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治疗点,“病人最牵挂的,就是最有刺激作用的。”教师节马上就要到了,李鲁萍希望郑元齐的同事、学生,都来看望郑元齐,跟他聊聊学校情况,积少成多、量变引起质变。“期待大家的共同努力,唤醒这位‘网络感动’老师,用爱再次创造医学奇迹。”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