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把握好AI的教育辅助功能

时间:2025-05-23来源 : 经济日报作者 : 李丹

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应用普及,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面对人工智能给教育领域带来的新变革,我们还需辩证看待,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领域,既要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力度,又要统筹各方力量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挑战,确保中小学生既会用、善用,又不滥用人工智能工具。

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了《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旨在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中小学教育中科学规范使用,加速构建人工智能引领的创新教育生态。

为防范学生因过度依赖生成式人工智能而弱化独立思考能力,《使用指南》明确禁止学生直接复制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作为作业或考试答案,限制在创造性任务中滥用人工智能,杜绝“代劳式”使用行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积极开展批评性思维训练,组织学生分析人工智能生成文本的逻辑缺陷、文化偏差,培养学生对技术输出内容的质疑精神和甄别能力。

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过程中,需切实保障学生隐私与数据安全。应明确要求构建覆盖数据安全、伦理审查、内容监管的全链条保障机制,如严禁师生在使用时输入考试试题、个人身份信息等敏感数据,各中小学校需建立健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白名单”制度,仅允许符合教育场景需求且数据安全合规的工具进入校园使用。相关部门也将对技术供应商的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及传输等处理流程实施动态审查,切实维护学生个人信息安全与合法权益。

人工智能工具在教育场景中仅处于辅助地位。在教育教学中,应始终坚守师生互动在知识传授、思维培养中的核心地位,确保技术赋能与教育本质有机统一,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全面发展。(作者:李丹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