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数字经济专利创新蓬勃发展

时间:2023-11-09来源 : 经济日报作者 : 佘颖

在11月8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透露,截至2023年9月,我国有效发明专利和商标拥有量分别达到480.5万件、4512.2万件;2022年著作权年登记量达635.3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的排名达到第12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数字资源、数字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愈发凸显。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副局长、战略规划司司长葛树介绍,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底,国内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有效量为127.3万件。其中,2022年国内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29.6万件,占国内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42.6%。自2016年起,年均增速为22.6%,是同期国内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年均增速的1.5倍,专利创新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此外,来华申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的国外企业数量稳步提升,由2016年的6418家增加至2022年的7613家。截至2022年底,来自95个国家(地区)的权利人在华拥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32.7万件,反映出国外相关企业对我国数字经济市场的高度重视。

数字经济发展,离不开数据这一信息时代的“新能源”。我国是数据资源和数字经济大国,2022年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达到50.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1.5%,位居全球第二。如何保护、运用好数据“新能源”,成为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课题。申长雨介绍,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研究梳理了数据知识产权保护的一系列关键问题。例如,提出数据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应符合3个条件,包括依法依规获取,经过一定规则处理,并具有实用价值的数据集合。

目前,我国已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以及深圳8个省市开展了试点工作,上线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平台,已累计向经营主体颁发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超过2000份。各试点地方的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总额已超过11亿元。上海、广东等地方知识产权局还与法院、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协作,实现协同保护。

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还审议通过了《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和《专利法实施细则(修正草案)》等重要文件和法规,对有关工作作出部署。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以开展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为契机,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政策、强化保护、优化服务,特别是以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培育推广专利密集型产品,促进民营制造业领域投资,更好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经济日报记者 佘颖 )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