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加快培养工业互联网跨界人才

时间:2020-08-31来源 : 人民网-人民日报作者 : 喻思南

在工业互联网产业自身驱动力还不足的情况下,在跨界人才培养上助推一把,不仅有助于补上当下人才缺口,还能为未来起飞打好坚实基础

不久前,调研工业互联网落地难点时,某服务平台负责人告诉笔者这么一个现象:公司信息部门与工业部门同事商议方案,讨论了半天却总感觉沟通不够顺畅。原来,大家对同一个概念的理解有差异,虽然说的是一件事儿,但沟通效率非常低。

类似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落地应用需要既懂得工业运营、又了解网络信息技术的跨界人才。服务平台对工业理解不深,抓不住企业的痛点,提出的解决方案容易流于表面;工业企业没有专业信息化人才,说不清改造需求,也不知道能用工业互联网做什么。双方沟通缺乏有效的“翻译”,效率大打折扣,推进应用难免磕磕绊绊。

我国制造业门类齐全、体系完备,工业大数据数量多,有较大的市场潜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具有良好的基础。可以想象,随着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深入,市场、技术、资金等制约因素逐步减轻,跨界人才不足的短板则日渐凸显。不久前,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发布的《工业互联网人才白皮书》认为,专业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

当前,工业互联网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产业发展至今仅10年左右,精通信息技术和工业的复合型人才在全球都紧缺,这是产业发展规律决定的。对我国来说,解决好跨界人才不足问题,工业互联网发展就有望上一个大台阶。因此,在产业自身驱动力还不足的情况下,在跨界人才培养上助推一把,不仅有助于补上当下人才缺口,还能为未来起飞打好坚实基础。

工业互联网涉及的专业比较广,对人才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当前较为有效的尝试是加强产业和教育融合,培养工业互联网专业技术人才。比如,在全国制造业重点集聚地区,依托有关高校院所、龙头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精准补上场景清单中的人才短板。同时,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搭建工业互联网继续教育平台,提升传统人才的适应能力,挖掘存量人才潜能。

产教融合固然有助于培养一批工业互联网专业技术人才,然而从长远看,搭建持续的工业互联网人才供需体系,还需要引导高校根据产业发展情况,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培养一批行业领军人才。此外,由于工业互联网属于新兴行业,应逐步建立社会认可的职级晋升制度,明确人才成长的路径,充分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