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高德联合阿里云打造城市大脑∙智慧交通 首次公布驾驶行为风险指数

时间:2018-09-19来源 : 光明网作者 : 佚名

近日,高德地图联合阿里云共同推出的城市大脑·智慧交通公共服务版亮相2018杭州云栖大会。高德地图副总裁董振宁在大会上表示,城市大脑旨在通过智慧之“道”与计算之“术”,利用数字整合能力实现城市交通效率的最优化,以达成智慧交通生活的美好愿景。

打破行业“数据孤岛”城市大脑打造城市交通智慧中枢

目前城市大脑在数据汇聚、融合、计算面临困难和挑战,实现精准管控遇到瓶颈。主要表现在:数据质量存在缺陷,发展近三十年的信号控制系统对于交通流量采集仍存在欠缺和不足;存储算力亟待解决,具体表现为存储回传的非结构化图像数据和对其进行有效计算的能力不足;数据工程师、交通管理业务骨干、交通工程基础理论和应用专家的智慧亟待融合,才能够将所研发算法在实际应用中落地。

阿里巴巴城市大脑通过城市一体化计算平台、城市数据资源平台和人工智能(AI)开放服务平台,集即时、全量、全网和全视频的能力特征于一体,用数据资源来优化现有城市交通,将整个交通出行行业全连接,让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技术价值得到体现,解决数据质量和存储算力问题。

具体到交通领域,则是聚焦于城市大脑·智慧交通。基于城市大脑的架构,实现底盘支撑、数据驱动。循序渐进分别为数据感知、数据仓库、数据集市和数据应用。具体到交通领域,则是聚焦于城市大脑·智慧交通。基于城市大脑的架构,实现底盘支撑、数据驱动。循序渐进分别为数据感知、数据仓库、数据集市和数据应用。基于数据集市的数据应用开发向生态伙伴开放,将数据、业务和理论融会贯通,解决研发算法实际落地应用难题。

在城市大脑.智慧交通的基础上,高德还衍生出智慧高速的解决方案。利用高德物联网大数据采集能力和阿里云视频分析能力,结合高速公路运营数据以及气象和交警权威部门数据,以人、车、路、环境等数据为核心,建设智慧管理平台。智能标志牌(诱导屏)让高速公路更加安全,动态调度让高速更加畅通,智慧服务区和智能信息播报提供高品质用户出行服务,真正实现高速公路管理智能化、运行高效化和服务品质化。

立足智慧之“道”与计算之“数”城市大脑首推驾驶行为风险指数

城市大脑·智慧交通分为左脑与右脑。左脑面向管理部门,给出城市交通治理解决方案;右脑面向服务用户,提出城市智慧出行解决方案。据介绍,高德与阿里云将城市大脑·智慧交通开放给整个社会,与政府及行业合作,并为其赋能,做交通出行领域的基础设施,成为交通出行领域的人工智能中枢,通过联合城市交通相关方共建行业生态,实现社会出行效率全局最优。

城市大脑就在城市交通疏堵、道路交通安全、交通信号控制和道路交通天气等方面展现了非凡的生态整合服务能力。例如,在道路交通疏通方面,基于节假日高速易出现大流量拥堵现状,高德地图2018五一小长假期间在全国率先推出道路交通疏堵智能诱导功能,当管理部门监测到重点交通动脉的拥堵加剧后,可通过城市交通大脑中“导航调度”模块输入“推荐路线”,即可在高德地图发布其推荐的避堵路线供用户选择,从而实现动态交通流分配,缓解干线交通压力。在交通信号控制层面,高德地图与同济大学杨晓光教授团队合作,针对上海南北高架主线拥堵问题,基于高德轨迹大数据的OD结果分析,给出提前控制匝道车辆流入方案,保证了主线通行效率,避免快速路功能失效,有效缓解快速路拥堵。在道路交通天气方面,高德地图已与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达成合作,推出了积水地图AI版,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实时预测城市道路积水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高德地图在此次云栖大会上首次公布了驾驶行为风险指数,该指数是根据“三急”(急加速、急刹车和急并线)次数与车流量统计计算得出,指数越高,则风险越大。未来,“驾驶行为风险指数”将应用于城市大脑.智慧交通,服务于道路交通安全。据介绍,高德地图大数据分析团队通过对近20000公里高速公路、1年时间、超过百万条三急驾驶行为的统计分析,发现高速公路年均每一起严重亡人交通事故的背后,该路段月均就有3000次三急驾驶行为发生,发生的概率是其余路段的4倍。高德地图大数据分析团队将此现象命名为道路交通安全领域的“高德法则”。

据了解,目前高德地图拥有7亿用户,并与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等政府部门和超过150个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开展合作,共建智慧交通,布局用户、交警、应用、汽车、景区五大群体使用场景,通过夯实“下半身”的数据,拓展“上半身”的应用服务,高德地图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可以无缝连接真实世界人、车、路的网络和生态。

(责任编辑:沈晔)

为你推荐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924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