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佳缘婚恋报告聚焦单亲妈妈 四成主动放弃抚养权

时间:2018-05-14来源:中国新闻网

日前,国内婚恋生态产业集团百合佳缘发布了最新一期婚恋观调查报告,聚焦于单亲妈妈群体,纵观她们在面对子女抚养、开展新恋情上的诸多问题。

孩子花费占家庭近半不到三成单亲妈妈按约收到抚养费

根据《2016年中国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6年离婚率已达到3.0‰,且离婚率呈持续增长趋势,由此使得单亲妈妈群体也在不断扩大,虽然在结束婚姻之前,她们绝大部分都已经做好了面对外部压力的准备,但在真正成为单亲妈妈后,她们会发现,原来所做的心理预估远远无法抵挡现实生活中所遭遇的困境。根据此次百合佳缘调研报告显示,日常生活中,单亲妈妈们在面对“新恋情/婚姻的展开”中的压力最大,其次是“孩子的心理教育”,而面对自身的“自己没有倾诉对象,感到孤独”则排在最后。

然而,即便在现实生活中单亲妈妈遇到再多的困难,但仍然有六成不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显示出结束过往婚姻生活的决心。而当初之所以愿意选择独自抚养孩子,过半的单亲妈妈认为由于“另一半没有责任感”。而在极力争取子女抚养权的原因中,“自己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教育”、“孩子和自己更亲”成为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单亲妈妈群体已超过2400万人,而且每6个有子女的离异家庭中,5个家庭的孩子由母亲抚养。然而,更为现实的是,四成离异母亲因为“学历低”、“缺少技能”及“没有经济来源”等自身条件不足,而又为了让孩子能有更好的生活,选择主动放弃孩子的抚养权。从全国范围来看,这一现象在重庆地区单亲妈妈中表现尤为突出,占比超过四成。

纵然选择独自抚养孩子的单亲妈妈有较好的条件,但生活压力也不并小,调查报告显示,单亲妈妈平均每月在孩子身上的花费占家庭总花费的比例近五成。虽然在与前夫的约定中她们每个月可以得到前夫的抚养费,但现实是不到三成的单亲妈妈会准时按约收到。《婚姻法》明确规定:第三十七条 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调查报告显示,半数低学历、低收入的单亲妈妈正面临着前夫从未按约支付孩子抚养费的窘迫,从全国范围来看,这一问题在福建地区较为严峻,占比超过五成。随着学历、收入的升高,前夫未按约支付孩子抚养费的状况逐步得到缓解。值得欣慰的是,有四成的单亲妈妈在离婚后,她们的父母会帮忙一同照顾孩子,以减轻她们的生活压力。

4成男性愿接受单亲妈妈新择偶时尊重孩子最重要

大多数单亲妈妈在经历了一段失败的婚姻后,并没有对新的恋情心灰意冷,更多希望能找寻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这其中,孩子则成为了她们新情感归宿的最大屏障,调研数据显示,当孩子不认可自己的新恋情时,四成的单亲妈妈表示愿意为了孩子放弃恋情,只有不到两成的单亲妈妈坚持不放弃恋情。正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在新恋情开始前,对方能否与自己孩子相处得好,成为四成单亲妈妈择偶时最看重的指标。由此可见,孩子们的想法和感受对于单亲妈妈的新恋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而对于单亲妈妈的身份联想,男性和女性之间有着较大的认知差异。男性面对单亲妈妈首先想到的是“一个人带孩子不容易”,着重点偏向单亲妈妈;而大多数女性首先想到的是孩子,认为“家庭不完整,孩子可怜”。在如何看待如今单亲妈妈群体逐步增加的问题上,男女性之间的观点也存在差异,男同胞认为是社会开放程度增高导致离婚率持续升高,而女同胞则认为是女性的经济逐渐独立所导致的。

虽然当今社会对单亲妈妈的包容和接纳度越来越高,但是在面临 “是否接纳单亲妈妈为另一半”问题上,很多男性会有所顾虑。调查报告显示,四成男性表示在择偶时不会排斥对方是单亲妈妈,从全国范围来看,这一现象在安徽地区表现尤为突出,占比五成。而且随着学历的升高,择偶的时候就会越排斥对方是单亲妈妈,由此可见单亲妈妈群体在重组家庭的道路上可谓是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沈晔)

推荐新闻

三只松鼠:打造新时代新经济改革名片
时间:2018-07-12来源:中国网
诞生于芜湖的三只松鼠,已经成为一种现象,代表着“互联网+”风潮中创新创业的标杆,成为新时代不断创新的改革名片。
匹克球星世界行,德拉维多瓦空降罗马
时间:2018-07-12来源:中国网
伴随着亚洲站的落幕,#2018匹克球星世界行#来到了欧洲,罗马。在这座充满历史底蕴的世界古城,匹克球星德拉维多瓦也用自己亲和的一面为这座历史名城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924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